館長序
林平 臺北市立美術館 館長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17年起歷經9個月的休館,進行空調系統更新、展場修繕、典藏庫房空間增能及新建庫房籌備。休館期間持續購藏作業,亦獲得相當突破性的作品捐贈。至2017年12月,本館共計典藏4,997件作品,本書收錄2017年蒐購與捐贈之新進藏品,包含攝影類39件、水墨類2件、綜合媒材類18件、油畫類7件、雕塑類7件以及素描類作品1件,合計74件作品。
本館經2017年重新梳理收藏政策,除含括以臺灣現當代藝術史為脈絡、藝術家生涯發展之時間軸為取向之重要原則外,亦強調透過館內各種專題展覽策辦,挑選具當代議題向度的蒐藏方針。
2017年度蒐購作品,一大部分是透過展覽而後入藏:如余政達〈台北雙年展之歌〉專為「朗誦/文件:台北雙年展1996-2014」所製作,以聲音與文本回應台北雙年展。葉世強〈晨禱,甘地與信徒們〉與葉偉立〈葉世強水湳洞舊居系列一〉同於「2016台北雙年展」展出,前者展現隱居藝術家清簡雋永之油畫風格,後者以攝影留下故居樣貌及生活軌跡之見證。報導攝影家王信〈自悼〉、〈逃亡者之眼〉組件及「肖像論」系列等17件佳作,則自其回顧個展「另一種目線──王信攝影展」中精選而來,使本館相關收錄更為完整。林柏樑〈等待/席德進〉、洪政任〈憂鬱場域〉、侯怡亭〈歷史刺繡人〉等均出自「微光闇影」展,分別在攝影媒材之基礎上與錄像、拼貼、刺繡等進行多媒材與跨媒體之探討。而德國藝術家涅爾茲‧維爾克的〈十二〉,則為2016年受邀於「物‧理」展出的現地製作作品,是運用臺灣藍白帆布為媒材、將氣流具象化的動力裝置。袁廣鳴錄像作品〈沉睡中的典藏風景〉為典藏實驗展「舞弄珍藏」專案製作,以本館典藏庫房為拍攝實景,透過畫面呈顯典藏空間之隱蔽幽深。而香港藝術家麥顯揚〈無題〉雕塑自開館以來即長久展示於中庭,已成為館景和觀眾記憶之一;後因藝術家辭世,直至2017年方向其遺孀聯繫購得作品,亦別具意義。
作品購藏需因於個別機緣,同時必須回應或補足本館收藏政策:例如資深「五月畫會」畫家馮鍾睿之〈2012-08〉於抽象構圖中融入漢字書寫及濃烈之情感;蘇信義〈青春三部曲〉呈現南臺灣工業史詩之外明亮多彩、青春洋溢的風格;李俊賢〈海神‧女俠〉是集結眾多台式元素之巨構等。他們的繪畫作品均個別回應臺灣區域歷史和個人風格發展之關鍵。
本年度之捐贈計畫於台北雙年展脈絡及作品規模等有多面向的突破,內容豐富可觀:第56、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之參展藝術家,前有吳天章特別捐贈之擺拍攝影創作〈瞎子摸巷〉;後有謝德慶捐贈〈一年行為表演1978-1979〉等4件,為本館重要行為藝術作品典藏案例。藏家彭北辰先生捐贈曾於「2002台北雙年展」展出之李子勳〈迷宮劇場〉,為歷年少見之大型裝置作品。以上捐贈對本館「雙年展」相關之當代藝術全球推動深具劃時代意義。「東方畫會」八大響馬之一的夏陽,亦於其重要回顧展「觀‧游‧趣」之脈絡捐贈〈若禽〉等4件作品,展現與其繪畫語言有關之雕塑創作。另有由王坤南家屬陳木在先生所捐贈的〈王坤南自畫像〉等3幅不同題材的油畫小品。黃光男前館長亦透過其子捐贈高燦興之〈飛翔〉小型雕塑,造型簡潔靈動。此外,尚有蘇信義、李小鏡所捐贈之個人作品,以及劉俐女士所捐贈之朱沅芷素描作品,豐富歷史檔案。
今日美術館不論在典藏空間之重整、典藏概念之轉變上均面臨極大的挑戰。隨著計畫型藝術、行為藝術、媒體藝術等作品類型的增加,本館與時俱進,今年特針對時基藝術之典藏規範訂定標準。歷年收藏的作品是本館之珍寶,亦是美術史上之重要資產。保存維護之外,如何使典藏的意義更為擴散與深掘,亦是我們需不斷努力的課題。
目錄(依藝術家姓氏筆劃序排列)
012 - 王坤南
016 - 王信
034 - 朱沅芷
036 - 余政達
038 - 吳天章
040 - 吳政璋
044 - 李子勳
048 - 李小鏡
050 - 李俊賢
054 - 李國民
058 - 周代焌
060 - 林柏樑
066 - 林銓居
072 - 邱國峻
074 - 侯怡亭
078 - 洪政任
082 - 夏陽
086 - 涅爾茲‧維爾克
090 - 袁廣鳴
094 - 高燦興
096 - 張乾琦
100 - 許哲瑜
104 - 麥顯揚
106 - 馮鍾睿
108 - 葉世強
110 - 葉偉立
114 - 蒲浩明
116 - 謝德慶
122 - 蘇信義
126 - 蘇匯宇
130 - 黨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