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TFAM Net.Open│沉沒的聲音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自2024年啟動,聚焦數位科技與藝術的交會,將展演從實體場館延伸至虛擬空間,透過計畫型平台,突破場域與技術的侷限,促進創作方法與技術交流的多樣性,並觸及更廣泛的觀眾。期許美術館能與創作者共同在知識生產、實踐模式、技術發展與應用系統等層面,探索更多創新的路徑。
沉沒的聲音
「沉沒的聲音」為藝術家許家維結合水下考古、水下聲學與虛擬實境技術的跨領域創作。本作品以甲午戰爭時期的「廣丙艦」,以及二戰時期的「山藤丸」與「滿星丸」等澎湖周邊海域沉船為創作主軸,並與國立清華大學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合作,實地拍攝考古隊於沉船「山藤丸」現場的水下作業過程。作品同時透過聲納與水下錄音技術,結合表演者潛入海中所演奏的特殊聲音裝置,構築出一場與沉船進行聲響對話的場景。
本展邀請觀眾以MR混合實境的方式,進入多人連線的作品場域中,經歷不同形式的視覺與聲響演出,包括澎湖褒歌「討海歌」的即興彈唱、沉船海域的環境聲景採集、由清朝水師軍樂轉化而成的聲納訊號、在海面上的即時混音、水下樂器演奏、以及由數位替身所演出的二戰軍樂等交織成的表演。這個體驗是在多頻道錄像裝置、聲響演出與雕塑展之間切換,在這實體展場和虛擬場景間,展開一段從南方航向北方的旅程。
本計畫含「靜態展覽模式」與「MR演出」兩部分。
MR演出於每週四至週日舉辦,每日兩場次:14:00、15:30,每場限10人,需事先報名。
MR演出期間(每週四至週日 13:00–16:30),展覽暫不對外開放,敬請見諒。
參觀本展覽及演出體驗時,請脫鞋入場,敬請配合。
《沉沒的聲音》-MR演出體驗需知
* 本演出為多人走動沉浸式體驗,演出總長約 50 分鐘,配戴頭盔時長約為20分鐘。
* 本演出每場次至多容納 10 人參加。為確保演出品質,如參與人數(含候補)不足3人,該場次將取消,敬請見諒。
* 建議參與年齡為 12 歲以上。
演出自7/21(一)10:00 開放報名。
報名連結
【注意事項】
* 本演出免費,須購買門票入館,購票資訊及得免費入館者請詳閱本館售票頁面。
* 演出報到處為:本館地下樓E展間入口。
* 演出僅限本人報名,預約者請勿攜伴,若要多個體驗名額,需多次預約。
* 預約成功會收到確認電子郵件與入場QRcode,若沒收到確認電子郵件則未預約成功。
* 開演前15分鐘開放報到,開演前5分鐘報到截止。
* 未在報到時間內完成報到者,將取消入場資格,將開放給現場候補觀眾。恕無法順延至下一場次,如有不便,敬請見諒。
* 如遇無法參與之情況,最遲請於演出前一天23:59前完成線上取消程序,將名額釋出給其他參與者。如有多次預約不到且未辦理線上取消,本館保有取消參加資格之權利。
* 本館停車位有限,請盡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 本館保留調整參與及報名方式之權利,如有相關異動,請以官網公告為準。
【現場候補機制】
* 預約者未在開演前5分鐘完成報到,才開放補位。
* 現場候補者需於展場指定位置內等候,離開視同放棄。
* 每場演出開放體驗人數至多為10人,恕無法加開體驗名額。
【安全提醒】
* 若您有以下健康狀況,建議避免參與本演出:心臟疾病、癲癇、暈眩症、孕期中,或其他對強烈感官刺激敏感的情形。
* 本演出包含沉浸式音效,部分聲音為極低頻或極高頻,可能引發壓力感、暈眩或其他身體不適。
* 演出中,如中途退出,恕無法開放再度入場。
* 因受現場動線與體驗設計所限,本體驗暫無提供使用輪椅(手動或電動)、助行器或拐杖的觀眾參與,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感謝您的理解與包容。
【設備穿戴說明】
* 若您未曾使用過 VR 裝置,敬請放心,現場人員將協助穿戴與調整頭盔。
* 若您配戴眼鏡,建議使用隱形眼鏡以確保配戴舒適。
* 現場提供拋棄式眼罩使用。如您有化妝習慣,建議避免過濃眼妝,以免妝容受影響。
* 為了讓您更順利地配戴頭戴式裝置,建議盡量避免綁高馬尾或盤髮等造型,以提升配戴的舒適度與體驗品質。
贊助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術未來行動專案
海洋委員會
合作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
國立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
洄音股份有限公司
系統主機贊助:
INTEL、ASRock、TEAMGROUP、T-CREATE、Palit、InWin
出水遺物借展及圖像授權: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