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

刊登日期:2020/05/12 - 2020/06/12
公告類別:新聞發布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

 

藝術家研究展「未完成,黃華成」5月9日(六)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由本館邀請客座策展人張世倫擘劃,並徵得資深藝術家張照堂擔綱歷史諮詢與史料提供的重任,重現藝術家黃華成生前重要展覽事件中發表的「作品」、「行動」及相關文獻。本展涵蓋其繪畫創作、百本書封設計及手稿、影片和舞台裝置,呈現藝術家在跨領域創作所引領的多方概念思維。

 

黃華成(1935-1996),生於中國南京,1949年舉家遷至台北定居,1954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在學期間展現獨樹一格的藝術觀念,1958年自師大藝術系畢業後,旋即踏入現代藝術創作,六〇年代起實踐橫跨多種領域,舉凡繪畫、文學、廣告、設計、現成物、裝置、觀念藝術、劇場、實驗電影等等皆有涉獵,除了是《劇場》季刊核心份子,並曾創立成員僅有一人的「大台北畫派」,所展現的創新概念與不妥協態度,讓他成為台灣戰後前衛藝術的先鋒。七〇年代黃華成專注書封設計,開創運用現成物拼貼、攝影手法表達書籍的意象與概念,以大膽新穎的風格為台灣書封設計開闢新方向。

 

黃華成生前曾換過三十幾次工作,活躍時期使用諸多化名發表作品並參與展覽活動。誠如藝術家所示:「介入每一行業,替他們作改革計畫」(節錄自《大台北畫派宣言》第三條),他超越當時創作的環境限制,於六〇年代起不斷激盪、導引一股新的社會文化革新運動。然而隨著黃華成的早逝、壯志未酬,及缺乏後續研究,許多作品佚失不存,為台灣現代藝術史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本展以黃華成遺留手稿、工作文件與史料研究為主軸,試圖追尋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軌跡。策展人張世倫在缺乏足夠藝術家「真跡」的限制下,以僅存、保留於臺師大的三件原作為起點:一方面「以黃華成為線索」,將其參與的各類活動為史料支點,探索當年文藝青年在現代主義氣氛下嘗試創作的集體實踐;二方面嘗試彰顯黃華成個人突出破格、持續翻新、顛覆擾動、實驗辯證的前衛精神。在原件匱乏的情況下,攝影家張照堂曾為黃華成摯友的情誼與時代見證的角色,以及其珍藏的檔案文獻,至為關鍵,得以還原藝術家在歷史情境中的真實面貌。

 

2017年藝術家蘇育賢重新演示黃華成重要劇作《先知》(1965),向其致敬,亦在本展呈現,引領觀眾穿越時空理解黃華成對於前衛的詮釋。展覽亦擇選復刻黃華成臨終前所作「大台北畫派三十年」發表會現場,聚焦在藝術家凝視生命盡頭的重要時刻。值得一提的是,原片已佚失的黃華成實驗電影作品《生之美妙》(1967),這部與劇作《先知》互為表裡地象徵六〇年代文藝青年精神狀態與心靈世界的實驗電影,亦在籌展期間時重新尋獲,將於本展進行睽違半世紀的特別放映。

 

北美館林平館長表示:「本次啟動多年來近乎不可能的展覽企劃,透過難能可貴的史料集結,除試圖呈現黃華成創作研究的整體觀,更藉由其藝術行動檔案化的歷程,引領觀眾召喚更多樣的文化記憶,深具有補綴台灣現代藝術史空缺的積極意義。」本展展出歷時六個月,專輯預計於八月底出版,一套三冊分別以專文論述、手稿文字、作品圖像的方式,收錄藝術家言語、策展及專家觀點,亦難能可貴納入策展顧問張照堂對黃華成的觀察與回顧,希望為台灣前衛藝術先鋒黃華成留下跨時代研究的印記。

 

 

 

 

 

檔案下載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pdf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docx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新聞稿.odt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媒體用圖說.pdf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媒體用圖說.docx
臺灣前衛藝術先鋒「未完成,黃華成」│媒體用圖說.o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