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微光闇影

當杉本博司於1970年代選擇在幽暗荒蕪的劇院內,架起照相機並重新播放電影,讓照相機如同人眼一般凝視著畫面。他打開光圈任其曝光,畫面在照相機的鏡頭前不停流動,直至電影播放結束才按下快門,最終洗出一張螢幕泛著白光的照片,於是得到相機只能紀錄,唯有人才留存記憶的差別。人的記憶無所不包,但僅存於摸不著無法分享的意識流中,藉由可觸摸、顯影、定影於載體的攝影術,才能私藏某個已逝的時空切片。

 

「微光闇影」發想自攝影中的光與影、明與暗所交織、掩映而成的某種影像現實,除了空間,也蘊涵著「時間」的維度。展覽聚焦在人的處境,在「感光」、「曝光」之餘,重新凝視攝影所具有人文深度的幽暗。相對於台灣1970-1990年代的報導攝影,要求拍攝者以良知及饒富同情的心理,或以組合照片清晰而明確將「事實」傳達給觀者,讓觀者能對拍攝的事件與對象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還有每日即時發表,帶著相機的霸氣與獨裁証據性格的新聞攝影;與現今進入手一相機,拍照上傳甚至現場直播更加方便快速的自媒體時代,影像已成為隨時展現自我及生活的時空碎片,帶著吸引注目,進一步影響他者的企圖。

 

與此同時,仍有一些台灣攝影家所拍攝的主題與意念,必需經過時間的陳釀、延遲發表、等待被認同:或因為思索光線對觀看的影響,所特意限制與延遲的「曝光」;或者在某種無法抵禦的現狀下,必需隱匿被拍者的形象;或者直接以故意的阻隔與毀壞照片/底片的行為,直探攝影的本質以及與拍攝對象的關係。因此,展覽透過時間性、歷史性、物理性與被拍者的暗影等四種不同屬性的影像作品,除了呈現出攝影在拍攝三度空間之外,所具有令人玩味的第四時間維度;同時在暗影與微光的擷抗中,光,終而在照片中留下掙扎、抵抗聚焦的痕跡。讓其曖昩、不確定性、與隱藏在幽暗中的「微光」,經過時間的等待、不足的光線、特意的遮閉與破壞下,使攝影的幽暗顯現其奧意與無窮的餘韻。展覽以紀實為基礎但超越紀實,找尋不滅的靈魂。

 

參展藝術家

何經泰、李元佳、李佳祐、李國民、沈昭良、林柏樑、邱國峻、金成財、侯怡亭、侯淑姿、侯鵬暉、洪政任、張乾琦、張雍、陳以軒、陳彥呈、劉振祥、潘小俠

 

「歷史性的暗影」單元

劉振祥│作品介紹、黃子明│作品介紹、許伯鑫│作品介紹、綠色小組│作品介紹

 

策展人:余思穎

 

單元策畫:劉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