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開幕座談】塩田千春的宇宙觀 座談會EventKind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開幕座談-塩田千春的宇宙觀

 

時間:51日(六) 14: 30-16: 30  

地點:地下樓視聽室

與談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策展人)、黎煥雄 ( Huan-Hsiung Li ) 與鄭慧華( Amy Cheng )。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 Jun-Jieh Wang )主持,並由策展人片岡真實與藝術家塩田千春( Shiota Chiharu )的對談開場。

 

※ 部分內容以日文進行,現場備同步翻譯。


※ 網路直播 / 中文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y4MWH4v18

 

* 5/1起(塩田千春開展日)進館,本館恢復地下樓收費入場,包括地下二樓,均需買票進館。
* 本活動採預先實名制報名,額滿為止。
  當日14:00開放進場(建議提早購票入場,請預留可能排隊購票時間);
  14: 25已報名而未抵視聽室者,該名額將提供現場候補觀眾。視聽室允許候補進場人數將視座位狀況調整,敬請見諒。
入館者皆須配合量測額溫、實聯制入場,並請務必配戴口罩參與活動。

 

介紹

 

死亡是我作品的一部分,我傾向把它看成新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它是生命輪迴中新的存有狀態,像是進入更廣大的宇宙。──塩田千春

 

這是「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展」策展人片岡真實策展論述的開頭引述,也點出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基本核心生與死。長年以柏林為生活與工作據點,塩田以大型織線空間裝置、表演、雕塑與錄像著稱,創作由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探討具普世性的記憶、夢境與身份認同等主題。塩田最為觀者所熟悉的創作是象徵複雜人事脈絡與網絡的織線大型裝置早年曾以身體進行行為表演,自2000年初起即開始透過尋常材料(毛線)和日常物件(床、衣服、窗戶、鞋子、樂器、玩偶等),將之轉化成極具美感、詩意的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e),具有觸動人心召喚情感的力量。關於其創作,塩田最常提的是:我的所有作品主題,都是關於「看不見的存在existence in absence她也與音樂家與編舞家合作,包括在本展的劇場舞台設計影片雖非展覽主軸,卻可藉由其舞台設計與裝置產生的相互對應,更進一步了解其整體創作。本展開展的同時,十分難得邀請到藝術家塩田千春親臨現場,與本展策展人片岡真實、策展人鄭慧華、劇場導演黎煥雄齊聚一堂進行開幕座談,敬請觀眾期待!

 

塩田千春(Shiota Chiharu1972年生,成長於大阪府岸和田市(Kishiwada)。1992年至1996年間就讀京都精華大學(Kyoto Seika University)美術學院,主修油畫,並在雕塑系擔任村岡三郎(Muraoka Saburo1928-2013的助手,期間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的藝術學院(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就讀,開始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1996年進入漢堡美術大學(University of Fine Arts Hamburg就讀;隨後於19971998年間,先在布倫瑞克藝術大學(Braunschweig University of Arts師從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復進入柏林藝術大學(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接受瑞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指導。此後,塩田以柏林為據點,活躍於各大雙年展、美術館及畫廊。自1993年至今總共參與了三百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片岡真實(Mami Kataoka目前擔任森美術館館長。自2003年起即於東京森美術擔任主任策展人的片岡真實為森美術館策劃了許多展覽,包括數位亞洲藝術家職涯中期回顧展,例如《艾未未:根據什麼?》(2009/美國巡迴展2012-13《李布:我只屬於你的地方》(2012田誠:無事紀念碑》(2012)與《李明維與他的關係》(2013-14)。20072009年間,她亦於倫敦海沃畫廊擔綱其首位國際策展人。之前,於19982002年間擔任東京歌劇院畫廊首席策展人。2012年,她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擔任客座策展人時策劃了《亞洲幻影:當代喚醒古代》展,並曾為南韓第九屆光州雙年展聯合藝術總監之一。片岡也經常撰寫與當代日本、亞洲藝術與藝術家相關的文章。

 

黎煥雄,現任人力飛行劇團藝術總監、東海大學表演藝術碩士學程主任/副教授級專技人員。台灣當代劇場活耀且極具影響力的青壯派中堅創作者,以河左岸劇團開創詩化意象劇場,在八零年代台灣小劇場運動中,躋身臺灣前衛劇場重要旗手。90年代之後,跨足音樂劇、歌劇、新媒體劇場導演,堪稱同世代劇場最多元發展的代表。近期主要導演作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德國萊茵歌劇院《普契尼:杜蘭朵》(2015-2020,首位赴德執導歌劇臺灣劇場導演)、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幾米音樂劇-時光電影院》、《樱桃園2047》、《星光劇院》、《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幾米音樂劇-地下鐵》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鄭慧華,獨立策展人,目前於台灣台北生活和工作,「立方計劃空間」的共同成立者,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策展多關注亞洲與世界的關係、歷史及地緣政治,以策展為方法共同推動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延伸至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各種形式的文化實踐。近期策劃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2020)、《銜尾蛇》放映展(2019,台北、盧森堡)、《現實秘境》(20162018,台北、吉隆坡、首爾)、《告訴我一個故事地方性與敘事》(謝豐嶸共同策畫,20162018,上海、杜林)等。2015年擔任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獎評審,2017年擔任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大會評審,2018年擔任西班牙Han Nefkens基金會錄像藝術獎提名委員。

 

王俊傑,目前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1996年獲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卓越藝術家(Meisterschüler)最高文憑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及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大獎等。曾受邀參展威尼斯雙年展、光州雙年展、台北雙年展、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柏林超媒體藝術節、歐洲媒體藝術節等國際性展覽;曾策劃多項大型當代藝術展,包括:《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2005)、《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北美館,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2009)、《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等,戮力推動跨領域藝術展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除了教學、創作與策展外,積極參與政府及民間多項公共補助、審議與諮詢委員。

 

         洽詢專線:(02)25957656分機303,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