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形之形,意指非自然現象的理念,強調造型在生命裡往往不安定游移,他處於不斷地流轉、變異,潛藏於試煉的迷宮中,尤其在藝術家的心智間都有新詮釋的可能性,非形之形的誕生,不僅是生命理念的傳達意象,更是觸及直覺、想像、記憶、物質、時間、空間等多元課題。
視覺形象可分為自然形象與非自然形象,透過藝術家的技藝表現形式,使得造形世界愈來愈豐盛可觀。非形之形,意旨非自然形象的理念,強調造形在生命裡往往不安定游移,它處於不斷地流轉、變異,潛藏於試煉的迷宮中,尤其在藝術家的心智空間都有新詮釋的可能性,非形之形的誕生,不僅是生命理念的傳達意象,更是觸及直覺、想像、記憶、物質、時間、空間等多元課題。
整體而言,抽象藝術體系的發展背景,又可分為理性的抽象表現與感性抒情的表現,前多半以嚴謹的幾何圖形與豐富的色彩變化,衍生出繪畫本身的訊息,假如從形式內容觀點而言,他比較傾向於思考與構成理念之探索;抒情抽象藝術,則以主觀豐沛的情感宣洩於畫面上,甚至於在潛意識裡挖掘藝術語言的可能性。自六O年代以來,台灣抽象藝術的發展,逐漸形成抽象體系,值得深入研究探索。本展由北美館策展,邀請台灣各個世代抽象藝術家的繪畫與雕塑,從李仲生到吳東龍,其中包括感性繪畫傾向:蕭勤、江賢二、楊識宏、陳正雄、黃銘哲、葉竹盛、賴純純、曲德義、陳聖頌、薛保瑕、林兆藏、林鴻文、陶文岳、董心如。理性繪畫傾向:李在金今、李茂宗、高燦興、黎志文、楊柏林、江憲明。本展邀請三十二位台灣藝術家,計有68件作品,具有心靈原鄉充滿張力的作品,展現自由豐盛的視覺隱喻以及非形之形的精神性。
目錄
006 - 序│黃海鳴
009 - 論述
010 - 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劉永仁
030 - 台灣抽象藝術主要系譜與類型│曾長生
051 - 藝術家作品
054 - 李仲生
058 - 陳正雄
062 - 蕭勤
066 - 江賢二
070 - 葉竹盛
074 - 楊識宏
078 - 黃銘哲
082 - 曲德義
086 - 賴純純
090 - 陳幸婉
094 - 陳聖頌
098 - 薛保瑕
102 - 林兆藏
106 - 陶文岳
110 - 林鴻文
114 - 董心如
120 - 劉生容
124 - 朱為白
128 - 霍剛
132 - 林壽宇
136 - 廖修平
140 - 李錫奇
144 - 莊普
148 - 胡坤榮
152 - 紀嘉華
156 - 吳東龍
160 - 李再鈐
164 - 李茂宗
168 - 高燦興
172 - 黎志文
176 - 楊柏林
180 - 姜憲明
184 - 簡歷
250 - 感謝誌
252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