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雙鉤廓填:柯良志個展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 編輯
    柯良志、余思穎  
  • 出版日
    2025/09/01  
  • 書號
    978-626-410-080-9  
  • 頁數
    63  
  • 定價
    5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吳竣逸  
  • 藝術家
    柯良志  
  • 裝訂
    平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館長序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1983年底正式對外開放後,為促進、提升當代藝術發展,自1986年起建立申請展制度,採用公開徵件的方式徵集國內藝術創作者的提案,以鼓勵當代藝術創作。順應當代藝術思潮與展覽實踐的變化,對申請展制度亦持續徵詢外部評審與專業人士的意見,在制度面或個展舉辦方式上,進行檢討與變革。自2021年起,跳脫機構角度的「申請展」,從藝術家的職涯角度思考,回歸到展覽性質,以「TFAM年度個展」之名同時推出4檔藝術家個展,創造個展之間交流與討論的空間。

柯良志(1980-)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他的創作涵蓋書法、繪畫、裝置、行為與文本語言,並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日常經驗與書寫行為之間的關聯,致力於開拓當代書藝的實驗性表現。在「雙鉤廓填」個展中,他的靈感來自古代書畫摹寫的技法實踐:先用細勁墨線鉤勒出字形輪廓的「雙鉤」,再以墨填充其內完成「廓填」。柯良志借用這一古典手法,不只是回應書法技藝的歷史脈絡,更轉化為創作當代書藝的概念模型,表達對於當代社會各種表象的描摹(鉤勒),以及對其內部空洞、荒謬或重複問題的批判與填補(廓填),從而形成具有批判意識的藝術語言。

「雙鉤廓填」展覽中,透過《今不同璧》民間書體摹寫、工地鐵皮浪板上的商用書體、以及《Particle》與《集字聖教序》等互動與參與式集體創作,不僅重新思考書法之於當代的語彙與形式,並激發觀眾對「書寫」更開放且具想像力的體驗與認知。柯良志的作品風格融合傳統筆墨精神與當代觀念辯證,透過語境錯置與符號重構,探索書藝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動與再生,與其文化脈絡中的新意與當代表現力,建立一種開放而深具文化辯證性的藝術對話。

 

駱麗真
臺北市立美術館 館長


 

館長序

「雙鉤廓填」創作筆記
 柯良志簡歷

「雙鉤廓填」作品
 | 今不同璧
 | 鐵皮書寫計畫
 | Particle
 | 集字聖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