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王俊傑、黃建宏  
  • 編輯
    林怡秀  
  • 出版日
    2023/08/01  
  • 書號
    978-626-7250-70-9  
  • 頁數
    362  
  • 定價
    14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吳迺菲、廖慧芬、張至維  
  • 藝術家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館長序

時代是如何被形塑?形塑時代的語言又是如何被定義與詮釋?臺灣的1980年代距今不過40餘年,或許時空距離仍不足以給予客觀評價或詮釋,但在高壓政治環境下,延續自1960及1970年代文化知識份子前仆後繼的試探與論戰,經歷退出聯合國、與美斷交、鄉土文學論戰及美麗島事件等,進入1980年代後的臺灣,雖仍籠罩戒嚴氛圍,但整個社會對進步思想與身分認同的鬆動,已然點起蠢動躍進的全面火花,這些蓄積的能量,也爆發出臺灣1990年代各領域的成熟開展。因此,臺灣的1980年代在近代史觀上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如何保存尚未進入數位時代的檔案資料及田調,以及對檔案背後意識形態的理解及詮釋方法,促成我們更積極主動面對史觀背後呈現的文化、社會與政治影響,特別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讓藝術不僅存在於作品形式的視覺化表現,而是剖解藝術背後龐大環境的人、事、物之關聯,在美術、電影、劇場、文學及人文思潮下的串聯,加以形塑時代的意義與脈絡。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覽源起於2019年的研究計畫「臺灣.八〇.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計畫共同主持人黃建宏教授帶領臺北藝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大量調研了1980年代的文化表現及其背景,在那個還沒有「跨領域」稱呼的純真年代,文化人與進步知識份子如何交織出臺灣跨領域交流及工作的前線。長達兩年的研究計畫過程,期間與北美館研究發展組合作,於《現代美術》季刊連續七期部分研究內容的發表,2021年11月舉辦了階段性「臺灣八〇.論壇」,邀請1980年代跨足多重領域與身分的藝術及文化工作者與會。其中最困難的工作莫過於如何將研究資料成果轉化為展覽,在有限時間及空間條件下,如何篩選展件及給出策展詮釋,並形成臺灣美術館機構極少嘗試的大型檔案展覽,無論是展覽架構、選件、展場設計等工作,都給出了極具挑戰的高度。2022年12月2日展覽開幕後的國際論壇,亦將「臺灣八〇」延伸到日本、中國、香港與東南亞的八〇,以環顧殖民現代性進入世界史的區域文化及政治視野。

1983年開館的北美館也同時見證了臺灣1980年代在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作為北美館邁入四十週年新一階段的啟動,它以研究所形成的展覽,除了開啟不同視野的策展可能,亦期望激發更多對於自我史觀及文化意識的多元討論與研究可能。約800個展件的龐大展覽規模,代表了所有本計畫參與者的熱忱與努力。要特別感謝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對前期研究的支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團隊的深度投入,北美館各組室及佈展團隊的合作付出,還有參與諮詢及會議的專家顧問學者們。當然也要感謝無私提供展覽作品及文獻檔案授權的藝術家及收藏家們,還有國泰人壽及美術館之友聯誼會的贊助,由於您們的支持,讓計畫得以實現。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館長序/王俊傑

總論:未知之域與自我啟蒙技術/王俊傑、黃建宏

檔案的現身,都是歷史難解之處的重返/汪俊彥

 

I.前言.七〇

II.前衛與實驗

III.政治與禁忌

IV.翻譯術與混種

V.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

VI.匯流與前進

 

年表

附錄.展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