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館2022年所推出的藝術家個展,由四位年輕世代的創作者透過各自殊異的視覺語彙,呈現藝術多元樣貌,帶給觀眾當代思辨與創作型態多樣化的體驗。「十六分之一休止符後」是旅居奧地利維也納的陳庭榕所推出之個展。延續其長期關注聲音領域和權力體系與記憶和身份的對應關係,展覽探究心戰與聲音武器文本發展,在情感調性作用下,「彼此」的界線張力、投射與規馴的生成,以及沉靜與發聲之間的對話。哲學系畢業後,陳庭榕赴歐洲求學,身處異地所產生的思鄉情懷,開啟了她探索聲音與記憶間的關聯,以及聲音背後象徵的意識型態。本次所推出的個展,奠基於紮實的研調基礎,呈現聲音如何在軍事對峙中,成為心戰喊話、形塑認同的武器。極簡內斂的展場設計,透過多聲道聲響、動力裝置、雕塑等元素共築成的大型空間裝置,重塑觀者在訊息知識空間裡的定位。
看似寂靜無聲的展場,觀眾需要依據藝術家的指示,以交換信物的方式領取接收器及耳機入場,聆聽一場細心鋪陳的私密廣播。觀眾自由地走動,透過身體進入與離開不同的聲音場域,感受情感記憶的交合與界線。突如其來的巨大低頻聲迎面襲來,引起觀眾駐足。紗簾搖曳擺動,如同一陣從戶外吹來的風。一側垂吊的石頭搖擺撞擊牆面,敲落一地剝落的碎屑。這是陳庭榕利用聲響、雕塑、光線等元素介入展場空間場域,所構築出的自然與人造之虛實,也藉以提出哲學性的提問與反思。展場中擺置著中央廣播電台臺海心戰時期所播送的廣播歌本、節目手冊等武器文本,巧妙安排與展間外矗立著中央廣播電台微波站對視。十組包覆著多層意涵指涉的作品,反映她哲思的背景。透過這些作品,陳庭榕探詢「聲音」作為身份認同與群體建構的工具,解讀「聲音」背後所象徵的共感歷史與意識型態,帶出多重敘事與另類時空經緯,恰如其份地回應展覽標題之複句意象,也為臺灣的聲音藝術創作溢注一股新力。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序/王俊傑
聽的辯證法/費達.飛爾拉
陳庭榕的複句於「十六分之一休止符後」/謝佩君
震動歷史節拍—陳庭榕個展/吳介祥
關於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