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義弘:回顧展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王嘉驥  
  • 編輯
    陳苑禎、林依依、林以婕  
  • 出版日
    2022/06/01  
  • 書號
    978-626-7144-21-3  
  • 頁數
    351  
  • 定價
    15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杜文宇、金振寧、韓伯龍  
  • 藝術家
    李義弘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序文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當代美術發展的進程中,跨越媒材的持續進行研究、展覽、典藏與教育推廣等全方位的努力累積。在當代藝術中以水墨為媒介的表現上,本館邀請王嘉驥先生擔任客座策展人,對臺灣資深藝術家李義弘先生進行生涯作品的回溯探尋及文獻資料的爬梳整理,終在2022年春季舉辦「李義弘:回顧展」,呈現藝術家55餘年的水墨繪畫歷程。從親近傳統的學習出發,李義弘經歷參照文人畫意與對景寫生的過渡階段,不斷思考今昔水墨形式與內容的本質與可能性,加上熱衷研發技法的求變趨力,終而形構出獨具新意與自有我法的當代水墨風景創作。

「李義弘:回顧展」具有幾項特別引人關注的特色與重點。首先,行旅、拍照與繪畫緊密連結著李義弘的創作,他認為山水畫的形象組合離不開對自然的觀察,而他借助相機來作風景記錄,想的便是:「不以古已有之的畫跡作為下筆的腹稿,而以拷貝自然為目的,試圖從實景的體悟,以達適性的筆墨」。其次,李義弘以石頭為題,為創作生涯晚期留下標誌性的代表系列。對石的興趣可溯回服役時對澎湖玄武岩的觀察,之後從臺灣北海岸的風稜石啟動畫石之路,面對天然的石滬,他選擇退潮時機,將這些緊密排列的風稜石,從近而遠、多而不雜的仔細畫出,形成綿密的韻致。而後期的石頭景象,可以察覺到畫中的光線描繪,早年他曾分析水墨山水是全面光,不以光影表現為重點。這樣的轉變應有來自長期通熟攝影的影響,使他對光線有敏銳的感受,從而在晚年發展出光線表現的突破。最後,雖然他運用攝影紀錄,嘗試尋找屬於當下的筆墨表現方案,但最終以超越鏡頭視角「機械之眼」的「眼之所及」,連結「心之所思」,不僅以身徜徉、生活於大自然,同時也以大自然為創作山水畫的活水源頭,自由寫景造境。

本回顧展在展示設計上,以寬闊通透的整體空間設計,連結入口、主通道及出口三個關鍵性的開窗,營造穿透感,產生向四面八方遊目、一覽眾作的觀展經驗。此外,特別規劃總長160公尺的8個展示長櫃,讓6幅長卷及6套冊頁作品難得一見的完整展現,也是這次展呈的特出之處。展覽得以實現,要感謝策展人及設計團隊在展覽整體規劃上的各項努力與巧思,同時齊心編撰專輯,為展覽留下完整且深入的文獻紀錄,以及洪順興先生悉心的專文撰稿。此外,藝術家對於本次展覽內容,在口述歷史回顧及文獻整理上的協助亦功不可沒。特別要向所有借展機構與借展人致上誠摯的謝意,最後,感謝新光吳火獅文教基金會與吳東進基金會對專輯印製的贊助。對於藝術家畢生的藝術成就,與各方的熱忱傾注,讓展覽能夠圓滿完成,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序文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專文

李義弘的繪畫特色

 洪順興

 

宇宙在乎手:李義弘的藝術之道

 王嘉驥

 

作品

 

附錄

 題識

 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