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余思穎  
  • 編輯
    蘇子修  
  • 出版日
    2021/12/01  
  • 書號
    978-986-0772-74-6  
  • 頁數
    289  
  • 定價
    16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韓伯龍、陳靜文  
  • 藝術家
     
  • 裝訂
    平裝  
  • 出版語言
    中文  

序文

「臺灣文化協會」作為日治時代臺灣最重要的民族運動與思想啟蒙機構,在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等人的領導之下,於1921年10月17日在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成立。希冀在日本政府不平等的殖民束縛中,推動以「助長臺灣文化」為宗旨的新文化運動,爭取臺灣人民求得智識啟蒙、政治自由自主的機會,促使臺灣社會現代化。當時的青年知識份子、社會菁英紛紛投入此場民族自覺運動,在不同領域努力向上,期許臺灣成為「世界平和第一關的守衛」,如同威爾遜主張:即便弱小民族也能自決,國際之間不以強權論高低,而存有真正的平等與和平。

適逢文化協會成立百年之際,本館精心規劃「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專題展覽,以日治時期重量級的經典館藏作品,呈現第一代臺灣藝術家渴望迎接社會變化並與世界趨勢接軌的企圖,以及他們如何運用藝術語彙描繪地方色彩,累積屬於臺灣獨有的文化底蘊,藉此熱烈回應當下時代氛圍所召喚的使命感。本次展覽以1927-1943年臺府展開辦及其影響力為軸線,包含反映整體社會在藝文鑑賞及嗜趣培養的提升。展出作品囊括郭雪湖、陳進、林玉山、陳澄波、陳植棋、顏水龍、廖繼春等人於臺府展、帝展及法國秋季沙龍的得獎傑作;同時,也凸顯在臺日籍畫家身為教育者,對臺灣美術發展的貢獻。攝影寫真術的興起,亦是本展亮點之一,經由彭瑞麟、鄧南光及林壽鎰的觀看視角記錄現代化生活軌跡。展覽最末集結一連串唯妙唯肖的女子肖像,傳達現代女性在解放運動風潮下,自主意識抬頭所形塑的新形象。

為回應大稻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也是催生臺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的所在地,本次展覽以館內典藏的代表作品《南街殷賑》為起點,網羅多件重要畫作精湛地呈現20-30年代臺北十二名所、植物園、臺灣神社、芝山岩,以及淡水等地的風土民情與樣貌。本館是臺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更是收藏臺灣第一代藝術家(日治時期)作品的前鋒者,累積至今已有最豐富的臺府展精品典藏。2021年,「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的展覽策辦,除了回望百年前臺灣追求進步、知識啟蒙的時代精神;同時,也期許未來本館在典藏庫房及新館擴建工程之後,能夠成為臺灣藝術史的研究重鎮。

本展覽得以圓滿舉辦、受各界關注,延續近期社會大眾對於臺灣美術的熱潮,在此感謝歷年來支持本館的藏家、捐贈者及藝術家後代,感謝策展人余思穎(本館展覽組組長)、臺大藝研所助理教授邱函妮提供學術諮詢,以及此次出借多件重量級作品的國立臺灣美術館、家屬及藏家,本人謹代表臺北市立美術館致上誠摯的謝意。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序文

 館長序︱王俊傑

策展論述

 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余思穎

專文

 從兩件《真人廟》談起:陳植棋與倪蔣懷的美術活動︱邱函妮

 臺灣啟蒙時代的新女性圖像︱黃琪惠

 灣製繪畫:勾勒日治時期的臺灣風景圖像︱蘇子修

作品

 在臺日籍畫家/教育者

 美術競賽與臺灣藝術家

 現代性與地方特色

 現代女性形象

 寫真術興起

 蔣渭水臺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

藝術家紀事

 文字撰寫︱黃薇

 肖像繪製︱倪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