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廖春鈴  
  • 編輯
    林宣君、林以婕、馮達威  
  • 出版日
    2024/12/01  
  • 書號
    978-626-410-030-4  
  • 頁數
    361  
  • 定價
    12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 藝術家
    許雨仁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序言

為完整而全面展示許雨仁五十年來跨越媒材,在藝術表現上的創作面貌,本館策劃許雨仁生涯首度大型回顧展。展覽以「溺、浮、沉、洄」為名,四字各自獨立又相互牽引擴延。藉此傳達許雨仁對藝術的耽溺熱愛,與其沉浸其中、深究本質的自我要求。字詞間充盈水中漂游浮潛的動態想像,映現藝術家泅泳於人生經歷的浮沉復返間,仍堅持創作的不滅熱情。

這次展覽中,相當難得展示許雨仁較不為人知的早期創作(約當1972 年至1989年間),包括繪畫、素描、速寫手稿、手記等,藉此呈現他早期發展的歷程與創作的多元面向;從1972 至1975 年藝專時期,到1979 年首度個展發表,乃至幾度前進美國終究回歸本土的1980 年代。透過這些早期藝術創作脈絡軌跡梳理,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許雨仁整體繪畫創作的輪廓。

從1970 年代初期藝專養成時期,許雨仁就跳脫水墨創作思維的框架,執著於更開闊的當代觀念轉換,尋找新的視覺表達形式。眾所周知,這個期間他受到李仲生自動性書寫啟發,觸發他對於現代藝術的反省與思考。本展特別將許雨仁1973 年相關手稿與李仲生素描並陳,平行展出,嘗試闡明許雨仁如何自我解放,進而領略藝術家自身意念、主觀感受的重要性,為後來強調藝術實踐的「原創」準則,鋪墊了厚實的精神基礎。

接著在1980 年代,許雨仁幾度前往美國,親臨最前衛的藝術現場。藉由速寫、素描、記述等檔案,可看出他如何擺盪於自身傳統與西方藝術場域之間。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這段期間仍專注於以水墨作為媒材的當代轉譯。他從水墨技法所衍生出的筆墨線性書寫,可視為他2000 年後獨特筆法細筆、粗筆系列的前身。

本展得以順利展出,最重要的是,許雨仁提供他長年所珍視的素描本三十餘冊。這些原初、概念性的作品提供了有效的內在線索,不僅有助於辨識他五十年間創作歷程的軌跡,也是奠定本展規模與深度的基石。此外,對於國立臺灣美術館、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以及私人藏家們,由於他們出借藏品,共同成就了本展的豐富與多元性,在此一併致上最誠懇謝意。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序言
︱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閱讀許雨仁
︱ 張頌仁
逸離:許雨仁繪畫裡的現代性
︱ 吳超然


早期作品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雄山大水,誰知多少?
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
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
點,生出了斷點斷線
墨墨純純,色色生生
慢然鬆生


作品索引
自畫像
創作自述


素描手記選編
素描手記索引


大事紀
參考書目
感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