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洄鳴 | 林彥君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 編輯
    林彥君、林依依(編輯協力)、黃彧雒(編輯協力)  
  • 出版日
    2025/07/01  
  • 書號
    9786264100731 (PDF)  
  • 頁數
    97  
  • 定價
    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彭憶歐  
  • 藝術家
    林彥君  
  • 裝訂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洄鳴》為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林彥君的全新創作計畫。林彥君畢業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碩士, 現居柏林,近年主要在歐洲活躍創作,當年的首獎作品《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設想空間的記憶會以聲音的形式,沉積儲藏在塵埃裡,人們可以從中萃取出「氛圍知識」,作品透過沉浸式的聲景空間,將觀者的感官經驗推向極微處,開啟對環境的知覺與想像。


2024年的《洄鳴》,延續著藝術家對細微、邊界、混沌與潛意識,以及非輕易被察覺之事物的關注,加上近期對夢與萬物靈的探索,以聲響捕捉無法眼見的幽微場域,邀請參與者勇敢走入黑暗、寂靜、煙霧和低語之中,放下對視覺的依賴,打開耳朵,感受這半夢半醒忘我之境。


《洄鳴》由兩件作品構成一趟60分鐘循環的旅程,包含15分鐘的聲音雕塑裝置《夢鳴》(SumniumSusurrus),以及45分鐘的空間聲響裝置《洄道》(Tunnel)。《夢鳴》靈感來自於藝術家與一隻蜻蜓的奇遇,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與聲景組成,以錯落編排的聲波驅動翅膀結構拍動,發出振翅的微響,試圖捕捉記憶中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之聲響,以及生命的生息韻律。《洄道》由林彥君與藝術家GediminasŽygus共同創作,以朦朧曖昧的詩意語言,探究隧道的存在形式,尋覓現有知識體系的中介地帶。藝術家在幽暗的長型空間,佈署了12個音響,細緻地重現隧道環境的立體音場,參與者隨著口白敘事與聲響,穿梭於不同時空維度的過渡地帶。


「臺北美術獎」為臺灣藝術界的重要獎項,北美館透過邀請首獎舉辦個展,鼓勵獲獎者持續深化創作。林彥君以如詩的空間敘事,用聲響營造出感知邊界消融的迷濛夢境,邀請觀眾聆聽不同形式的存有,喚起精微又深邃的生命感悟。

 

 

劉得堅
臺北市立美術館 代理館長


 

引言

序文

 

夢鳴

《夢鳴》: 蛻變中的細微之物 / 彭憶歐

 

洄道

無影之相,那些不被所有人相信的存在—淺談《洄道》的認知美學 / 彭憶歐

 

作品索引

藝術家介紹

展覽製作團隊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