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最後一人、越南士兵、遊客、阿遠、獵人和遊手好閒者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 編輯
    王耀億、江奕穎、黃釧瑜  
  • 出版日
    2023/12/01  
  • 書號
    978-626-7381-34-2  
  • 頁數
    144  
  • 定價
    4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廖蕙芬、杜啟榮、蔡佩珊、王耀億  
  • 藝術家
    王耀億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館長序

「TFAM年度個展」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申請展蛻變而來。每年以公開徵件的方式,經過激烈競爭後獲選的四位藝術家,進行為期一年的籌備,隔年夏季於北美館以個展形式,呈現個別獨有的視覺藝術語彙並展開對話。今年,藝術家王耀億,以專長影像創作角逐,基於西方傳播、社會人文理論,運用多種電影敘事手法,融匯他的世代對歷史記憶、國族意識的提問與觀察,形成本次個展。

不論是異鄉人身處他鄉感受文化差異的融合與矛盾,或是身為這世代台灣人,因流淌著既陌生又熟悉的中華文化血液,進而尋找身分認同。曾於芝加哥攻讀電影與新媒體的王耀億,自身旅外生活的經驗,自然地將創作焦點關注離散、鄉愁等概念。「最後一人、越南士兵、遊客、阿遠、獵人和遊手好閒者:王耀億個展」展名提取作品當中,藝術家自導自演的角色。同時作為創作者與被攝者,他揉合真實與虛構的素材,讓自己成為影像中嫁接虛實的媒介。例如作品《富國島》系列,以真實口述歷史為基礎,添加杜撰虛構故事,借富國島這地理象徵,串接中國、越南、台灣的軍事移動路線,重新編寫國共內戰期間,軍隊從中國逃至越南「富國島」再撤退至台灣的歷史事件。展間內,一個射進戶外光線的孔洞,是藝術家的巧思,將此比擬為暗箱,提醒觀者思考呈像的虛實。他不斷藉幾件作品反覆提問,未曾親身經歷影像內容的觀者,可否透過觀看而被建構共通的記憶。輔以熟稔的影像創作手法,將自己的思考,深化成足以催喚觀影者開啟對自身國族認同的重新想像。

藝術家也強調影像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權力關係,進而提出個體經由影像建構記憶過程的虛實辯證。如果影像創作者得以有權操作主宰影像內容,是否就有重構史實的可能?以傅柯的「圓形監獄」結構打造《打獵》作品的展間,旋轉的投影機投射出正在追捕也被追捕的人,以其暗喻影像創作者雖能主控,同時也受影像建構的記憶所支配,反映媒體無處不在的世代,正面臨的處境與深刻省思。

藉由本次個展,王耀億將自己的創作思考與關懷,跳脫純電影形式的框架,用錄像藝術、裝置,編織更完整的篇章,更具脈絡的講述近年的創作核心,讓觀眾得以共同探索他對家國、民族認同與影像霸權的進一步詮釋。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館長序

序章

 

村島:第一章
富國島
村島:第二章
打獵
村島:第三章
我記得.我記得
村島:第四章
紅藍白—我沒有美國時間
遊手好閒者
村島:第五章
兩隻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