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一重構:楊德昌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王俊傑、孫松榮  
  • 編輯
    陳盈瑛  
  • 出版日
    2023/10/01  
  • 書號
    978-626-7381-01-4  
  • 頁數
    426  
  • 定價
    18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張至維、謝樹寬、石雄皓、金振寧、王念英  
  • 藝術家
    楊德昌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英文  

在美術館重塑電影的跨域與當代性

電影,作為自工業革命後,以科技介入並最具跨域性質的藝術類型,在傳統藝術分類上更被視為綜整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美術、雕塑與建築的第八類藝術。時至今日,電影已不再是盧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改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活動電影放映機(kinetoscope),於1895年在巴黎公開放映默片《火車進站》(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時觀眾驚慌逃出戲院的媒體歷史奇景,也不僅僅是休閒娛樂的動態商業視覺產品,它透過敘事文本、影像語言以及製作技術的精進,讓各種實驗、象徵及隱喻的影像,在感官的全面知覺之外,言說著日常生活、內在情感、時代故事與歷史記憶。也正是因為電影具有這樣的獨特魅力,它不但形塑出一整套龐大工業體系,更與其他人文、藝術/技術相接合。特別是在數位時代裡,動態影像已成為溝通傳達的基礎語言。從當代藝術的角度而言,電影無疑是開展多元視覺性的重要窗口,無論是劇情電影、實驗電影、紀錄片或動畫,它們所交織出的跨域結構語法,都相當程度地融入當代藝術的影像形式與擴延觀念表現,進而發展出今日已完全無法清楚定義的新藝術領域,舉凡各類影像裝置、新媒體藝術及跨域科技表演等諸多方向,而這不但是本次「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的策劃意圖,同時也扣合了楊德昌導演創作思維中的跨領域及當代性核心。

「一一重構:楊德昌」的展覽計畫,源起於2019年楊德昌導演的遺孀彭鎧立女士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的上萬件(以單張計算)檔案文物,籌備過程除了啟動資料數位化、建檔整飭與影片數位修復等工作外,長達三年的研究計畫也同時展開。在研究工作的後期,臺北市立美術館加入了共同籌辦展覽的計畫,它不但是臺灣第一個在美術館舉辦的大型電影導演回顧展覽,也是作為臺灣新電影浪潮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的楊德昌導演到目前為止,最為大型完整的回顧。除了在北美館的展覽與國際論壇外,也在國家影視聽中心放映楊導的八又四分之一部影視作品與最後未完成的動畫影片片段。

臺北市立美術館很榮幸可以和國家影視聽中心共同製作「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它得以順利實現,要特別感謝本展首席創意顧問彭鎧立女士的無私支持、國家影視聽中心研究策展處及典藏修復處的全力支援、共同策展人孫松榮教授的長期投入,還有無數接受訪談、提供展品與授權的相關單位及個人。「一一重構:楊德昌」標示了臺灣在當代跨領域文化史觀的進一步實踐,也同時向國際發聲,它將留下極為不凡意義的一頁。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序言
 在美術館重塑電影的跨域與當代性/王俊傑
 完整地認識楊德昌/李智仁
 想起了你/彭鎧立

 

專文
 「一一重構:楊德昌」策展筆記:關於我們認識與尚未認識的楊德昌/王俊傑、孫松榮
 楊德昌,十字路口上的先知/尚-米榭爾.弗東
 從文物整理、膠卷修復到研究概括:描繪楊德昌回顧展中的國家影視中心身影/謝佳錦採訪撰文、蔡曉松校訂

 

展覽
 導言
 時代的童年
 略有志氣的少年
 城市探索者
 多聲部複語師
 活力喜劇家
 生命沉思者
 夢想實業家

 

楊德昌年表

 

附錄
 展品檢索
 影展片單
 論壇議程
 參考文獻

 

楊德昌文稿選輯
 前言/王俊傑、孫松榮
 楊德昌留美時期英文日記 (一九七九~一九八〇)
 綠光—洪麥閃亮而又純樸的魔力 (約一九八七)
 為文教建設解除保姆政策的溺愛 (一九八八)
 臺灣電影在國際市場之競爭實力 (一九八九)
 顏色藥水和一樣藥 (一九八九)
 「楊德昌電影」的開發理念 (一九九〇)
 電影與建築及其他約 (一九九一~一九九三)
 「如果」:演出雜感 (一九九二)
 從手塚先生的漫畫談「創作」—尊重生命的基本表現 (一九九三)
 寫在「獨立時代」開拍之前 (一九九三)
 電影、導演與演員 (一九九四)
 新的書寫方式 (一九九四)
 關於「臺灣精神」漫畫形象 (一九九六)
 臺灣電影圈有一個「不敢告訴你」的笑話 (一九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