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膜切割圖形、28件裱框相片、錄像、水晶,2016
尺寸依場地而定
藝術家及KADIST收藏
黑膠唱片、地毯、印刷品、循環動畫,2017–迄今
藝術家自藏
單頻道高畫質錄像,2012
6分38秒、彩色、無聲
carlier | gebauer畫廊收藏
複合媒材,2021
尺寸依展場而定
此作品由金斯頓大學多里奇博物館「Stanley Picker」藝術獎助金(2018–2021)支持創作
線上圖文小說,2021
客座策展人:陳麗瑩、許芳慈
本展探究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及其在此歷史氛圍中所形成之深遠影響,並向臺灣現代藝術先驅們及其成就致敬。展覽涵蓋本館之重要典藏品與國際藝術家之借件作品。本館典藏品包括:李元佳、秦松、劉國松、蕭勤、李錫奇、韓湘寧,以及現代主義建築師王大閎與陳其寛的創作。國際藝術家的借件與相關文獻檔案,包括:當代藝術家陳麗可(Erika Tan)、蕭崇(Sung Tieu)、谷口瑪麗亞(Maria Taniguchi)、陳瀅如、普拉賈克塔.波特尼斯(Prajakta Potnis)、伊豆見彩、黃慧妍、于一蘭,以及書寫公廠與新加坡藝術家何敏慧(Joy Ho)和何秀玲(Joanne Ho)等,進一步闡述「現代」歷史中失語的片段。透過從家居物件至美術館典藏品,展覽一方面是冷戰時期藝術、設計與科技的交匯,同時亦揭示出「未竟」遺緒,持續定義著我們對於美好生活及地球家園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