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內容區塊
掘光而行:洪瑞麟
2022/03/19 - 2022/08/14

適逢前輩藝術家洪瑞麟110歲冥誕,創作精華再現勞動者的生命光輝。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1912-1996),其作品一直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

幼時曾入日人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啟蒙教育,故而洪瑞麟甚早即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亦開啟對關懷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梵谷之關注。留日期間,受獨立美術團體如春陽會的在野精神影響,呈顯如以日本貧民窟為題的風景畫等,著名的〈山形市集〉則呈現出洪瑞麟對於「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感動之情懷。

回到臺灣,為了擔負家計,也感謝倪蔣懷資助留日學費,受邀至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工作,留下大量礦工速寫。混雜著汗水與煤屑,洪瑞麟以遒勁的筆觸速寫夥伴們肢體勞動的美感,勾勒礦坑中「陽光照射不到」的真實人性光輝。

長年處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使洪瑞麟特別嚮往燦爛的陽光。晚年洪瑞麟與長子洪鈞雄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如願與終年明媚的陽光為伍,離開黝暗地底後的天光雲影,成為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

本次展覽由客座策展人白雪蘭,與本館助理研究員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展,並以洪鈞雄於2020年捐贈本館作品為核心,更結合館外佳作,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臺灣觀眾面前。在洪瑞麟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作品、罕見的留日素描,與重要的家人肖像等創作精華,皆於此次展覽展出。

藝術家
洪瑞麟

洪瑞麟,1912年生於臺北大稻埕,幼時曾入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於此接觸人道主義的啟蒙。他在臺灣繪畫研究所接受石川欽一郎指導,開始西洋畫的訓練,在此亦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後赴日入帝國美術學校求學,期間取材臺灣風土特色的風景與人物,多次入選「臺展」與「府展」。1938年應倪蔣懷之邀至瑞芳二坑工作,30多年的礦工生涯留下大量速寫,洪瑞麟勾勒出礦坑中勞動者生命的堅毅,並獲有「礦工畫家」之美譽。1979年春之藝廊舉行「洪瑞麟35年礦工造形展」,因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前往參觀並勉勵有加,原本默默作畫的藝術家,一夕之間媒體爭相報導、全國聞名。隔年,藝術家選擇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如願與終年明媚的陽光為伍,天光雲影成為藝術家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

策展人
白雪蘭

白雪蘭(1959-),1983-1990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1990-96任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之後為獨立策展人與台灣美術研究至今。2016年後策展與研究主題為台灣前輩畫家石川欽一郎、倪蔣懷、洪瑞麟、李石樵、陳進、吳學讓、鄭瓊娟等。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01
|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