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現代美術」專題座談:女性當代—洪美玲x薄茵萍x楊世芝 座談會 EventKind

「現代美術」專題座談

女性當代—洪美玲x薄茵萍x楊世芝

 

時間: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 圖書文獻中心

主持:
雷逸婷|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組組長
蕭琳蓁|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與談:
洪美玲|藝術家
薄茵萍|藝術家
楊世芝|藝術家

 

活動簡介
本座談由《現代美術》212期主編雷逸婷與「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策展人蕭琳蓁共同主持,邀請參展藝術家洪美玲、薄茵萍與楊世芝共同參與。其中的薄茵萍是本期專題「女性當代」中的受訪者。三位藝術家年紀相仿,亦為好友,彼此交情深厚,藉此機會一起話當年,回顧1960至1970年代在臺灣的藝術啟蒙歷程、1970至1980年代赴美求學的創作經驗,以及1990年代至今藝術發展的經歷與成果。

 

藝術家簡介

洪美玲

1940年生於廣東,成長於花蓮。1959年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國小服務,執教十多年,於1977年進入國立藝專修習西畫,畢業後,為能繼續精進毅然辭去了穩定的教職,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攻讀繪畫,並於1984年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後加入「二號公寓」,成為創始成員之一。洪美玲自1983年開始《尋道》系列創作,每件油畫作品皆以編號依序命名,象徵藝術家生命交響曲裡的每一個樂章。迄今創作逾40年,完成超過150幅作品,所繪之「道」是山水,更是心境。

 

薄茵萍

1943年生於山東,為了躲避戰亂和家人來台。197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西畫科,1976年於臺北美新處個展,1978年移居紐約,在工作與養育三位兒女之餘,也在紐約普拉特版畫中心研習版畫。1989年獲美國女藝術家百年年展版畫金牌獎。1987年返國於北美館首次個展,1990年前後曾負責鼎典藝術中心營運,致力推介海外華裔與臺灣藝術家作品;後期於天棚藝術村教學,2000年後致力於馬賽克公共藝術的社區改造。創作上超現實風格貫穿其創作,媒材涵蓋版畫、油畫、鉛筆素描、鐵∕鋼材與木頭等裝置。

 

楊世芝

1949年生於山東,不到一歲就隨父母來臺,從小喜歡畫畫。1970年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藝術一年,旋即返臺從事文書工作。與喻肇青結婚後,1975年一起赴美深造,1979年畢業於舊金山州立大學藝術系,1982-1983年期間就讀舊金山州立大學藝術研究所肄業。1983年返臺。1987年首度在春之藝廊個展,1989年加入「二號公寓」參與多次聯展,之後於伊通公園及赤粒藝術發表多次個展。創作風格早期以油畫、壓克力或混合媒材為主,2002年以後以「墨山水」水墨拼貼的方式作畫。

 

*11/25(一)10:00開放網路報名,現場保留部份席次開放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