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新電影、表演與身體」講座 座談會EventKind

「臺灣新電影、表演與身體」講座

 

活動日期:12.11(日)14:00-17:00

活動地點:本館1B展覽室

參加方式:依規定購票進館,活動免費,無須事先報名

 

「臺灣新電影、表演與身體」講座簡介

出現在八〇年代初的台灣新電影,不僅經由小說改編創造出台灣的形象,也擺脫先前類型電影的局限性,呈現出台灣不同時期、不同族群與不同生活模式的「影像」。然而,同時間小劇場和媒體現象也登上舞台,社會、身體、影像和敘事在電影中劇烈會合,在許多層次上影響了也造就出當時代的演員,也就在新電影裡寫下許多表演的新面貌。本次座談希望能經由貴賓們的親身經驗和專業觀點,帶我們來想像當時表演的精彩成績。

 

討論題綱

1. 八〇年代的身體為何如此躁動而有力?又為何身體成為尋找自己的起點?

2. 八〇年代的新演員又從哪裡來?呈現出什麼樣的身體面貌與存在狀態?

3. 當時電影觸及的各種議題和社會的新現象,如何刺激鏡頭影像的試驗、並影響演員們的演出?

 

本活動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策辦「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台灣新電影40年回顧展」一系列講座之一。「臺灣新電影、表演與身體」講座邀請戲劇及表演藝術界專業工作者擔任與談者,從「身體」與「表演」向度切入視角,重新回憶「臺灣新電影」形成之歷程。

與談講者將以自己的觀點與台灣人民的記憶相互呼應,形成廣闊的複數視野,建構出「臺灣新電影」對於時代的多重意義。

 

主持人:黃建宏

與談講者:鴻鴻、楊元鈴游安順
 

主持人及講者介紹

黃建宏

本展共同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兼藝術跨域研究所所長。

 

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曾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之編劇。電影編導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等。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楊元鈴

影評人、策展人。曾任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之編輯與節目策劃,編輯策展經驗逾二十年。2017年起擔任臺北文學·閱影展之策展人迄今,並為在路上、雕刻時光、流浪者之歌、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2022桃園電影節等影展之策展人。參與的電影製作有紀錄片《台灣黑電影》製片,劇情片《等待飛魚》、《南方小羊牧場》編劇等。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釀電影。

 

游安順

表演工作者。1967年生,華岡國劇科畢業。1984年加入蘭陵劇坊。曾參與電影、舞臺劇、電視三十八年,多次入圍金鐘獎,2017年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獲得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2020年以公視人生劇展盲人阿清與新創電影-大吉,獲得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男配角、男主角獎。2022年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第59屆金馬獎男主角獎。

 

共同主辦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