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藍屋研究之藍眼睛:心境 特別活動EventKindX-site地景裝置計畫EventKind

《藍屋研究》是針對2022X-site《藍屋》所策劃的五場體驗與一項持續不間斷的遊戲,回到對五種感官最初始的認識,以身體經驗尋回本能採集世界訊息的方式,包含〈藍耳朵:空 ( ) 聲〉、〈藍眼睛:心境〉、〈藍鼻子:此在他方〉、〈藍身體:水上的精靈之歌〉、〈藍意識:融入共眠〉、〈藍字〉。

 

 

藍眼睛:心境

引路人:黑暗對話、楊聖弘

 

知道不一定要看到,看到不一定知道。

我們在日常中過度的依賴視覺,唯有去掉視覺,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若不用眼睛看,《藍屋》會是什麼樣貌?

可以透過眼睛去閱讀的我們,會不會其實視覺變成了感知的侷限而並不自覺?

讓我們暫時關閉視覺,分享彼此的感官體驗,重新在想像中建造一棟《藍屋》。

 

活動時間:活動當天,《藍屋》全天關閉、不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5/25 (Wed) 10:00, 14:00, 16:00 (每場80分鐘)。

5/25的所有場次因天候因素延期,建議民眾改參加其他場次,延期時間近期公告。

已報名的民眾,主辦單位已E-mail通知並協助更換其他場次,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6/10 (Fri)    10:00, 14:00, 16:00 共三場(每場80分鐘)

6/30 (Thu)  10:00, 14:00, 16:00 共三場(每場80分鐘)

 

 

活動對象:

一般民眾(12歲以上),每場24人,現場候補3人

 

參加方式:

採徵選制,請由此進行報名

 

網路報名及費用:

  • 2022/5/12(四) 12:00起開放網路預約報名。
  • 經徵選符合條件者,將於活動前3日e-mail錄取通知信,因申請件數考量,未入選者將不另行告知。相關活動通知以e-mail聯繫為準,請務必填寫正確e-mail。
  • 如遇無法參與之情況,請務必事先e-mail告知取消,將名額釋出給其他參加者。
  • 本活動免費參加;入館請依本館購票辦法購票。

 

報到:

  • 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請準時於本館戶外廣場-《藍屋》報到。
  • 活動前5分鐘未報到者,將釋出名額予現場候補觀眾。
  • 報到時請主動提示年齡證明文件(健保卡、身分證等)。

 

現場候補:

  • 視網路報名的報到狀況開放現場候補名額,請於本館戶外廣場-《藍屋》報到處填寫候補報名表。
  • 活動前5分鐘開始依序候補。

 

為確保參加品質,活動設有年齡及人數限制,希望每位參與者和我們共同維護活動規範,一同創造豐富的藝術體驗。若有以下情況,本館保有取消參加資格之權利:年齡不符、未攜帶年齡證明文件、未準時報到。

 

提醒:

  • 因活動舉辦之需求,《藍屋》於6/10、6/30兩天全天關閉、不對外開放,敬請民眾自行調整觀展行程、擇日參觀。
  • 公眾活動之舉辦、延期或取消,將配合政府防疫相關規定辦理,參加前請至本館官網查詢。
  • 作品體驗或活動過程中,將有肢體伸展及席地而坐,建議穿著合適的服裝。
  • 為防疫與良好參觀經驗,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團隊介紹

 

楊聖弘

 

充滿好奇心的天生全盲者,不設限的嘗試各種有趣好玩的事物,經歷豐富多元,跨足藝術、媒體、戲劇、口述影像、理論研究及心理諮商師,同時致力於建立視障者與明眼人之間的橋樑,幫助視障者走入人群,探索世界同時透過自身經歷啟發周遭的人,為生命創造無限可能,此次共同發展藍屋公眾計畫的企劃與製作〈藍眼睛:心境〉。

輔大心理系碩士,口述影像發展協會祕書長,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顧問,賽斯身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台北黑暗對話課程訓練培訓師,飛碟聯播網「瞎密聽我說」、news98「看不看,沒關係」、快樂連播網「快樂星光族」、台北電台「台北映像館」企製、主持,著有《看不見的看見-從「心」轉動人生的23堂課》。

 

 

黑暗對話

 

創辦人謝邦俊先生(愛盲基金會董事長),在2011年取得德國 Dialogue Social Enterprise(DSE)授權後,在台灣創辦 Dialogue in the Dark Taipei (DiD Taipei),黑暗對話工作坊,讓社會大眾看見視障者的能力與不凡。  

黑暗對話(DiD Taipei)透過多元暗室體驗,彰顯視障者價值並提供就業機會,藉由實際體驗及互動,更深刻同理視障者在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與多元的可能性,進而創造一個更公平友善的環境,同時因認識身體條件的不同,產身同理抑或啟發彼此,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公眾計畫:《藍屋研究》

文/張雅筑

 

 

「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智慧之火,人類開始追求知識的偉大,長年被教育、被訓練、被期許成為閱讀人(Homo Legens),卻漸漸忘記智人(Homo Sapiens)是如何懂得善用獸性感知的原始本能生活、身體力行感受自然萬物的一切。」1遊走在《藍屋》的現實與想像之間。聲音迴盪知道方向與尺度,空氣中尋找愛與危險的氣息,木頭的氣味想像到原始的山林,天井中看去,夜空的星星與月亮透漏了時間與宇宙的運作。

 

《藍屋》雖然沒有明確的目的,也不是一個多功能空間,它可能是一個盛裝事件的容器,一片大海或森林入口,一座私密的公共建築。更重要的它是關於當下的不同閱讀方式。它關乎模糊性(Ambiguity),這個模糊性非常真實,能夠精確的被策劃,卻觸摸不到。

 

《翡翠之城》裡的最後一段話說「人都說要理性。理性,僅只是我們生命官能的二十分之一;理性,所知道的僅是它已學習到的東西,有些東西,我們可能永遠學習不到,人類的本性是一個整體,要作為一個整體來行動,有意識的。」2生活的每一刻都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共存的證據,都是暫時,卻永恆的。因此建築的意義不只存在於物理上,而是抽象指涉的無限延異,能夠隨時變化、流動,超越明確的尺寸與材料。《藍屋研究》初衷是找尋一種更為貼近個體之間意識與感知上的匯集與流動,這樣的建築,會漸漸地長成獨一無二的身體經驗,以不同的樣態在世界上持續演化與生長。這之中空間的力量是由個人開始的,而漸漸蔓延成集體自覺與共感。

 

《藍屋研究》是由「藍屋」策劃的五場體驗與一項持續不間斷的遊戲,回到對五種感官最初始的認識,以身體經驗尋回本能採集世界訊息的方式。〈藍耳朵:空 ( ) 聲〉透過聲音體現出空間邊界、方位、尺度、材質與身體的關係,勾勒出《藍屋》的形體。〈藍眼睛:心境〉如果不用視力閱讀,什麼是藍,什麼又是家的意象?《藍屋》的形體會是以什麼樣貌存在?黑暗中的感官對話,在集體的想像中建造《藍屋》。〈藍鼻子:此在他方〉以氣味置換空間,透過個人對氣味的想像跳脫出《藍屋》的實體邊界。〈藍身體:水上的精靈之歌〉在有形與無形之間,與所有在《藍屋》相遇的人們創造即興的真實互動,存在即是參與。〈藍意識:融入共眠〉嘴裡含一塊《藍屋》形體的冰塊,作為睡眠的起始點,在公共空間中,感受身體與建築空間融為一體,一起做夢。〈藍字〉一個藏在《藍屋》裡的任務,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探測儀,試著用自己作為單位去丈量空間。

 

人的一生由一連串事件組成,我們透過創造事件參與了彼此的生命,期望在日常中共同製造一點即興,一點浪漫,在模糊不清中隨遇而安,在這之中,文不一定需要對題的對話。相信所有的元素都會和諧地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

 

  1. Weltschmerz (2011), Weltschmerz, https://tzaralin.me/2011/07/13/. 卡爾維諾《在美洲虎太陽下》、味覺、聽覺、嗅覺 . ( accessed: 5/4/2022)
  2. 趙德胤 . 翡翠之城(2016). 岸上影像有限公司 . City of Jade (2016) Directed by Midi Z(feature film). Seashore Image Prod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