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黃博志《朗讀,介紹,試飲》 展演活動

黃博志分享布魯諾.舒茲(Bruno Schulz)的書寫
策展人柯琳.狄瑟涵追憶維凱奇(Witkacy)作品
2016年11月6日 15:00 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

 

黃博志多元化的藝術實踐,著重探討的是農業、製造業、生產、消費等議題,皆與其個人家庭處境和家族歷史息息相關。自2013 年起,在他持續性的創作計畫《五百棵檸檬樹》中,將展覽作為募資平台,一方面挪用藝術世界的資源發展農業品牌、活化廢耕地、種植檸檬樹並釀造檸檬酒;另一方面則聯繫家族成員、當地農夫、消費者,產生新的社群關係。行動實踐展開對於生命的踏查與關注,最終也讓黃博志著眼於一個個參與這一結構的平凡個體(著手進行故事書寫),並建構出「種植-研究-寫作-釀酒-調酒」如此具相互嵌合、反饋、共生的系統——是品牌,是藝術,是酒,更是個彈性的、隨著生活變動的有機體。

此次活動,黃博志試著以朗誦、閱讀、介紹、檸檬酒試飲為媒介和方法,分享波蘭作家布魯諾.舒茲(Bruno Schulz)詭譎又詩意的文字是如何刺激他的想像力,進而成為基礎肥分滋潤著寫作。透過書寫、《五百棵檸檬樹》計畫,以及舒茲筆下對父親的描述的啟發,黃博志從另類的視角觀看自己的父親,也重新建立他與父親、與家族歷史之間獨特的對話。

黃博志將先朗讀舒茲的作品,隨後由策展人柯琳.狄瑟涵追憶波蘭藝術家斯坦尼斯瓦夫.維吉維奇(Stanislaw Ignacy Witkiewicz,1885–1939,一般稱他為維凱奇)作品的歷史源由,以及她與布魯諾.舒茲的藝術關聯。

我的創造力,我的形式,身為作家的我往「鬼臉」傾斜,如同你走向畸變,揶揄,插科打諢,自嘲。誰,還能比你,更了解我!
摘自舒茲寫給維凱奇的信,1934 年4 月12 日

我開始感受到——說得詩意一點——撒旦的煙霧從我心靈深處升起,這煙霧於夜裡就積累在肉桂地上。日常瑣事的壓力一旦消散,某個怪東西就從我的心靈裂縫中迸發出來,那個東西慘遭荒謬藥物毒害:舒茲的肉桂。
摘自維特凱維奇談舒茲的文學作品,193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