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 典藏展│座談會 座談會EventKind

本館刻正在二樓展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典藏展,展出1895-1947期間的典藏珍品。這些珍貴的作品都是本館開館三十年以來積極典藏的成果,見證在時代巨輪下藝術家以其獨特的創作敏感度反映時代的變遷,以創作記錄時代,並以創新美學提出二十世紀前半社經變遷下的台灣美術發展,為台灣的文化生產留下璀璨的一頁。藝術史研究需要眾多史學者前仆後繼,以持久的學術熱情作集體的累積,藝術史研究在近年也發展出許多的新研究方法與發展,近年也有許多年輕的史學者加入研究陣營。但隨著時間的演變,某些研究也越發困難,到底,當下對台灣美術史的研究而言,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看起來與平常觀眾似乎有些距離,「很專門」的藝術史研究,對觀眾而言有什麼意義? 藉著北美館盛大舉辦典藏展之際,邀集不同世代學者共聚一堂,舉辦這項難得的座談會,邀請您一起參與。

 

日期: 08月22日(六)14:30-17: 30
地點: 二樓 206 展覽場
※ 免預約報名,自由入座。公教人員學習認證,免票

 

主持人
廖新田 | 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與談人
黃琪惠 |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白適銘 | 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蔣伯欣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所)助理教授
林育淳 | 北美館典藏組編審,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展策展人

 

主持人與講者簡歷

廖新田 ᅵ 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廖新田,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中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藝術史博士、臺大社會學博士。研究專長於藝術與文化社會學、現代/後現代視覺文化、藝術評論、台灣美術、後殖民視覺文化等。曾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助理教授、澳洲國家大學亞太學院文化歷史語言學院資深講師等。專書著作「格藝致知」、「藝術的張力:台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傅狷夫行草字編」、「台灣美術四論: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粹/混雜」等,期刊論文著述甚多。

 

黃琪惠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黃琪惠目前為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人員。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博士、碩士,主修台灣美術。著作《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專文〈再現與改造歷史-1935年博覽會中的「台灣歷史畫」〉、〈寺廟圖像與歷史記憶-以北美館典藏作品為例〉、〈台灣的女性形象與女性藝術〉等散見於各期刊。

 

白適銘 | 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美術史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中國藝術史、台灣美術史、近代東亞區域文化交流等。

 

蔣伯欣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暨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助理教授

蔣伯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暨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助理教授,並擔任《藝術觀點ACT》主編、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董事。曾擔任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審查委員、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團主席、The Robert H N Ho Family Foundation中華地區當代藝術研究獎金評審等。1998年起開始撰述發表藝評,著有多篇論文與專書發表,部分論文曾被譯為英文、韓文出版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與專書,包括《中外文學》、《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한국근대미술사학》、《美術史論壇》等。近來關注的議題包括1920年代以來東亞左翼運動與視覺檔案、當代藝術策展與生命政治、1960-19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研究。

 

林育淳 | 北美館典藏組編審,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展策展

林育淳,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學術編審。台灣美術史學者,美術館資歷24年,加入典藏組迄今近二十年,經手作品千餘件。曾出版專書與合著,涵蓋《油彩,熱情﹒陳澄波》、《抒情,韻律﹒劉啟祥》、《陳進百歲紀念展-赴日巡迴前展》與《凝望之外典藏對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