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之七 演講會EventKind

你想知道馬桶成為藝術的故事嗎?你知道你家也可以成為美術館嗎?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你想成為藝術家嗎?祕笈就在「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

 

「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內容包括六○年代以降前衛藝術的重要表現與趨勢。此系列講座透過對某特定當代藝術現象過程的爬梳,較為有系統地介紹當代藝術近年急速發展下的概念性表現,使觀眾在觀賞當代藝術時能有所參照與支撐。
你對新世紀的藝術型態感到好奇嗎?這個講座系列提供絕佳的機會打開你的藝術之眼,我們誠摯邀請你與我們共享八月起一系列的當代藝術饗宴。此系列講座共十場,及一特別場。

 

 

「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之七 

當混雜成為類型的前提:影像與錄像藝術發展史的敘事轉向

 

和觀念藝術同樣崛起於60年代的錄像藝術,自發展初期很快地就確立了以媒介特性(medium specificity)為基礎來對抗電視與電影,也因此以反幻象(anti-illusionist)、反敘事(anti- narrative)為主軸的特殊美學。本講座從電影與藝術在60年代以來的數次交會,來探討敘事的概念對於強調在場經驗的動態影像藝術而言,如何在虛實概念已經被數位科技巨幅調整的後媒介時代(post-medium age),發展出多元而不同於過往主導了動態影像藝術論述的現代主義美學的再現模式;並且以此歷史性的整理,來理解當代藝術家如何逐漸從反敘事、反幻象的錄像藝術傳統,開展出一種趨近(親近)敘事電影、但又不同於敘事電影史/傳統的創作路徑。此講座希望能指出的,是這種由類型混雜的敘事而生成論述、並且以景框內外的流動來強化此論述能量的動態影像,在臺灣的電影與藝術史中,可能如何開發出以地方文化、公共經驗、集體記憶為基礎的發展方向,並且達到以敘事來論述、進而在美學形式中包藏評論的效果。

 

時間:10/26(日)14: 30-17: 00

地點:地下樓視聽室

 

講者介紹

江凌青︱藝評人、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江凌青英國萊斯特(University of Leicester)大學美術與電影史系博士,關注電影與當代藝術中的跨域交流,尤其是各類型的影像藝術在二十世紀後期開展出來的美學樣態,除此之外也從博物館研究的角度來關注影像與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2011)、數位藝術評論獎(2007、2008、2010、2012)與國家文藝基金會藝評台首獎(2011),以及國家文藝基金會101年度美術調查與研究類補助。現任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研究成果曾發表於《藝術學研究》、《現代美術學報》、《藝術觀點》等學術與一般性刊物。

 

報名方式

報名日期: 講座前兩日截止。

報名網址: 請直接在本系統報名。
http://docs.google.com/forms/d/1Ut7zCRSZKEEJ7PaBKJhly2N1NfM3Tn2tJdZyRU3uRvY/viewform

 

累積聽講場數超過5場(含5場)以上,將致贈本館當代藝術相關出版品一本,8場以上(含8場)將致贈相關出版品兩本。數量有限,以現場簽到為準。

系列講座個別場次詳細內容請洽www.tfam.museum

洽詢專線: (02) 25957656 分機319 ,Tfam.events@gmail.com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