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即興學院-2014台北雙年展工作坊 展演活動EventKind

 

「即興學院-Aesthetic Jam」是由策展人漢克.史拉格及林宏璋策動,為呼應本屆「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所規劃的工作坊。

 

「即興學院」試圖探討當代美學向度及其擴延空間,如何在藝術場域中展現其議題的潛在能力以及辯證意義的生產。此計劃整體是一個具實驗性的藝術工作坊,企圖回歸美學經驗的原初概念,以重新討論藝術的生產與消費,並呼應如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及巴迪烏(Alain Badiou)等當代美學思想家重新定義美學轄域的志業。美學不再是服務任何目的的工具性概念,而是指向一個「之外」的自主框架。因此,當今的美學成了一種研究「不可能的研究」的藝術課題,同時也是自我反觀及批判能力的展現,一種在知會及意義化過程中的不斷運動。

 

在這個場域中,「即興學院」開展了一種離散的多元性,或說是一種抵禦規訓意志的知識。透過「解放美學」的操作,是否可以開啓新的藝術思維及差異形式?而「實驗美學」作為去知識論及學院規範方法的途徑是否可行?「即興學院」是一個能動的實踐過程,一種站在當代藝術研究前線的姿態,同時也是探索未知領域的突進。

 

這些問題的答案端賴參與者試圖開發的實驗形式與能量的聚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的「畫廊D」中,「即興學院」開啟了一項項將由民眾、學生、評論人、與此次參展策展人和藝術家組成且不斷開放討論的論壇,使此計劃初始的展演零度狀態,得以整合所有參與者的美學經驗。換言之,「即興學院」提供了一個解放美學的情境。

 

「即興學院」在2014年台北雙年展期間的開放將切分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五位藝術工作者參加。計劃率先拋出「零度展演」,再依序由每個階段的藝術工作者針對上階段的展演情境,分別在北市立美術館及臺北藝術大學製作作品,並匯和討論的內容,在每個階段中生成一個新的展演情境,予以回應。每階段的展演為期兩週,伴隨一場公開座談,以及對於目前的展演情境的可能後續發展。三個階段將持續開展,而在最後階段回溯所有發生的過程,以文字圖像的出版形式呈現。

 

即興學院展演計劃表

零度展演/開幕週︱2014年9月13日(六)~2014年9月14日(日)

參展藝術家:陳愷璜(台灣)、魯尼.勃姆蘭Lonnie van Brummelen及西布蘭.漢恩Siebren de Haan(荷蘭)

展演0:《海徑》、《海的插曲》

地點:地下樓展區D

 

第1階段︱2014年9月15日~2014年10月5日

參與藝術家:堤.昂 Tiong Ang(荷蘭)、張乃文(台灣)、亞利山卓.拉米瑞斯 Alejandro Ramirez(哥倫比亞/荷蘭)、王聖閎(台灣)

座談1:2014年10月4日(六)下午四時

展演1:2014年10月5日(日)~2014年10月19日(日)

地點:地下樓展區D

 

第2階段︱2014年10月21日~2014年11月9日

參與藝術家:科勞達.艾摩 Clodagh Emoe(愛爾蘭)、方彥翔(台灣)、艾倫.寇波曼 Irene Kopelman(阿根廷/荷蘭)、蘇孟鴻(台灣)、吳樹安(台灣)

座談2:2014年11月8日(六)下午四時

展演2:2014年10月21日(二)~2014年11月9日(日)

地點:地下樓展區D

 

第3階段︱2014年11月24日~2014年12月14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參與藝術家:安德烈.阿爾維斯 Andre Alves(葡萄牙/芬蘭)、王曉華(台灣)、洪子健(台灣)、黃建宏(台灣)、米克.威爾遜 Mick Wilson(瑞典/愛爾蘭)

座談3:2014年12月12日(五)下午四時(總結座談與「實驗美學」新書發表)

展演3:2014年12月13日(六)~2015年1月4日(日)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參與學校:臺北藝術大學、芬蘭藝術大學、愛爾蘭都柏林研究所、瑞典古騰堡大學、荷蘭烏特立大學、臺灣藝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計劃期間將同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每週三下午四時進行簡報發表。本活動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荷蘭烏特立大學以及蒙德理安基金會支持贊助。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1046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12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時間:2014年9月13日~2015年1月4日

網站:Aesthetic Jam 即興學院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jam

信箱:aestheticja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