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術館擴建講座|美術館的當代課題 國際座談會EventKind

地平線之外:美術館擴建系列講座

New Horizons: TFAM Forum of Art Museum ‘s Expansion

 

因應「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計畫,北美館邀請4位國外館所的館長以線上會議分享其參與新建或擴建經驗。94日將由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Kunsthaus Graz)館長芭芭拉史坦納(Babara Steiner)以其現在與過去任職的美術館,分享館舍建築空間環境、藝術合作計畫與當代藝文機構的角色,討論未來美術館的營運課題。

 

第四場:

 

藝術萬靈丹-藝術機構如何回應當代的需求和期待?

How Art Institutions Today Must Deal with Rising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講者

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館長   芭芭拉·史坦納

Barbara Steiner (Director of Kunsthaus Graz)

 

 

講座時間:2020/09/04 (星期五) 14:30-16:00

講座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 圖書室視聽空間(https://reurl.cc/NjvnY6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avrmK4 (座位有限,報名額滿即關閉表單)

 

受疫情影響,講者無法親臨現場,演講採預錄方式,現場播放(附中文字幕)

現場保留QA時間,講者將於線上與觀眾對談,並採中英逐步口譯。

因應防疫措施,進館規定請詳閱本館最新公告。

 

 

講題介紹

因應當代政治經濟、教育環境等社會劇烈變動,藝文機構面臨社會驟升的需求與期待,包含如何回應在地並持續發展國際連結等,講者將以其參與的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Kunsthaus Graz)、德國萊比錫當代美術館(Galerie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簡稱GfZK)為例,從建築設計指出空間與觀眾重要的連結,並分享該館與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等合作的有趣計畫。

 

館舍小知識

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Kunsthaus Graz)建於2003年,由設計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及科林富尼爾(Colin Fournier)共同設計,館內展示以1960年代至今的當代藝術為主,企圖融合建築、設計、新媒體、新媒體藝術、電影和攝影等創作媒材。該館為三層樓的藍色塑料玻璃建築,試圖採用新的材料和製造技術,顛覆既有的博物館設計。其建築與周遭鐘樓小鎮形成對比,被當地人稱為「友好的外星人」(Friendly Alien)。主展示空間位於屋頂層,大廳為無柱式設計,由屋頂探出的15個管口引入自然光,透過電扶梯引導觀眾至中央「Belly」(胃)展廳,營造被藝術吞沒的劇院效果;該館不收藏藝術品、沒有常設展與庫房。

 

德國萊比錫當代美術館(Galerie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簡稱GfZK)的成立與德國的政治革命歷史密切相關,由1998年彼得庫爾卡(Peter Kulka)修建赫弗斯別墅(Herfurth Villa)而成。館舍成立可追溯自東德藝術史學家克勞斯沃納(Klaus Werner)於1980年代提出的烏托邦理想:「一間由贊助者成立的國際當代美術館」。該館是自東西德合併以來,在東德成立的第一間及唯一的當代美術館,可同時陳列東西德藝術品。21世紀後,該館將重心轉至藝術教育,於2004年與AS-IF建築師團隊合作建造新館。

 

講者介紹

芭芭拉·史坦納(Barbara Steiner)為策展人、作家和編輯,自2016年起擔任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Kunsthaus Graz)館長。主要關注策展、藝術以及機構化/系統制度等相關議題,以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間的相互關係。曾任德國沃爾夫斯堡美術館(Director at Kunstverein Wolfsburg)館長(1999-2000)、德國萊比錫當代美術館(Galerie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簡稱GfZK)館長(2001-2011),並協助該館2004年委託德國柏林的建築團隊as-if 執行增建計畫。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

執行單位: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