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往世界的獸徑:潛行工作營 體驗營EventKind台北雙年展EventKind

通往世界的獸徑:潛行工作營  

當天災人禍已然變為日常,傳統政治的左右分派已不再適用,人類需重新學習與自然共存的新方式。公眾計畫將藝術空間轉化為實踐場域,通過地方情境與知識出發,猶如住在小島的居民迎接黑夜前的不是太陽下山而是太陽下海,我們期盼重新與土地萬物發生關係,開放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除了進一步學習原民對土地的信仰與智慧所累積的命名法則,推進人與環境交織的生命史;「通往世界的獸徑」規劃三場三天兩夜的工作營,帶著民眾出走美術館來到荒野,運用身體感知描繪跨越地圖疆界的空間,藉由獵人、博物學者與藝術家們與萬物齊力,讓島嶼上的物種、技術與個人的關係得以顯影;透過地圖之外的路徑想像、異於當代主流邏輯的土地哲思,以及邁向去人類中心的田野記憶,讓不可逆的結局出現轉機。 

 

路徑1_萬物夜談-川流治理術│01/18-01/20
路徑2_山居過去未來式│02/24-02/26
路徑3_冰河孓遺生物,翻轉東西流域身世│03/01-03/03
 
注意事項:
本工作營為3天2夜,參與者須自行抵達集合地並完整參與3日行程。營隊內容含括山林徒步、野地採集、野炊及夜行等活動。依據場地狀況的不同,住宿安排則以野營、傳統家屋或民宿為主,盥洗設備則依當地現有條件為準。欲報名者請先於報名連結中詳細閱讀注意事項,自行衡量自身的體能與健康狀況、並尊重與配合工作營的行程與住宿條件接受程度後再報名。 
 
健康聲明:
報名成功者若在活動日前14天內有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通知主辦單位並避免出席本活動。有發燒者,直至未使用解熱劑/退燒藥且不再發燒24小時後,才可出席。報名成功者須確認在活動前14日內,未曾前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公告之二級以上流行地區,亦非屬衛生福利部須「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之對象,倘有不實或未盡詳細告知之情事,願自負相關法律上責任。

 


萬物夜談-川流治理術

日期:  2021/01/18-01/20

路徑:曾文溪上游達邦部落(tapangu)
引路人: MO'O YASIYUNGU 安孝明、龔卓軍
集合地點:嘉義高鐵站

 

源於阿里山脈的曾文溪孕育嘉南沖積平原,上游記載豐厚的地質構造景觀以及造山運動的證據,中下游不僅是古生物的要塞,河口潟湖地形與溼地景觀興盛了養殖漁業與觀光業,也是黑面琵鷺度冬之處。曾文溪遠在作為南部民生主要用水來源之前,在攔砂壩造成泥沙回堵河床抬升之前,鄒族族人與母親之河(atuhcu c'oeha) 早已交織著無法分割的生命經驗。本工作營洄游踏查曾文溪探索流域的地理環境,包含上中下游所衍生不同的自然知識、聚落變遷等生態面向,透過鄒族獵人對於溪流與土地的命名故事,展開綜合性流域探查,進一步推演自身與環境的關係,邀請參與者跳脫支配性的敘事軸進行換位思考,嘗試以物的視角回應流域治理議題,萬物們於夜晚營火夜談,探索彼此之間緻密的連結。

 

*特別感謝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協力執行本活動

 

報名資訊:
本活動可就不同路徑分別進行報名,為了囊括更為多元背景的參與者,將採取報名甄選制
欲報名者請經由以下連結回答相關問題進行登記,錄取者將以email另行通知,並提供工作營細節行程及注意事項。由於報名人數眾多,若未錄取者將不另行通知。

報名截止日5日內未收到錄取通知信,即代表未錄取。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8(五)23:59

萬物夜談-川流治理術報名表單

 


山居過去未來式
日期:2021/02/24-02/26
路徑:內本鹿 (林道、獵徑與古道)
引路人:Dahu Takishusungan 胡榮茂、Katu Takishusungan 柯俊雄、Langus 劉曼儀
集合地點:延平鄉桃源村部落

 

當你走進山林部落,「回家」揉合隱野山林的思念猶帶著無奈的故事,變成一段永遠無法在登山地圖上找到的記憶。1941年的「內本鹿事件」,族人被強制遷移部落至延平鄉各村,時至2002年布農文教基金會發起部落尋根計畫,積極探勘回家的路,讓在內本鹿出生的耆老重返舊部落。至今,「內本鹿回家行動」將邁入第19年,山林就是 pasnanavan(學校),並將「回家」納入課程目標,進一步的重建家屋,就地取材運用自然資源,與山建立更深的連結,讓更多後輩找回在山林田野間的生活能力與文化技藝,並學習與自然共處。本工作營將穿越延平林道 、Mamahav聚落獵徑與內本鹿古道,三條路徑恰好代表布農人/日本人/國民政府所使用的道路,除了用認識布農遷徙到內本鹿的故事,用在地觀點探測山林的環境變遷,伴隨身體與土地互動,學習山居的生活知識。

 

*特別感謝內本鹿人文工作室協力執行本活動

 

報名資訊:
本活動可就不同路徑分別進行報名,為了囊括更為多元背景的參與者, 將採取報名甄選制
欲報名者請經由以下連結回答相關問題進行登記,錄取者將以email另行通知,並提供工作營細節行程及注意事項。由於報名人數眾多,若未錄取者將不另行通知。

報名截止日7日內未收到錄取通知信,即代表未錄取。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30(六)23:59

山居過去未來式報名表單 

 

冰河孓遺生物,翻轉東西流域身世

日期: 2021/03/01-03/03

路徑:羅葉尾溪到七家灣溪區段

引路人:方力行、吳牧青

集合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印製在新台幣面額最大的貳仟圓紙鈔,是台灣有著帝王之山稱號的南湖大山,以及被視為國寶魚的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牠在地球上的意義為這片土地是全球鮭∕鱒魚出現的最南界。海洋生物研究學者的方力行(台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創館館長)從80年代後段開啟了主導長達十三年踏遍台灣溪床的田野研究,研究團隊用地質、生物遺傳化石等諸多的客觀資料來推翻「冰河時期鮭魚即洄游大甲溪」舊的假說,解開台灣國寶魚身世之謎,發現蘭陽溪才是國寶魚的故鄉。如今這項學術發現屆滿20年,近幾年藝術界和人類學界在跨學科/跨領域的興趣延伸之下,我們將重回這個台灣東西流域的關口,重新理解跨學科導引出的逆向工程魅力之所在。

 

報名資訊:
本活動可就不同路徑分別進行報名,為了囊括更為多元背景的參與者, 將採取報名甄選制
欲報名者請經由以下連結回答相關問題進行登記,錄取者將以email另行通知,並提供工作營細節行程及注意事項。由於報名人數眾多,若未錄取者將不另行通知。

報名截止日7日內未收到錄取通知信,即代表未錄取。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30(六)23:59

冰河孓遺生物.翻轉東西流域身世報名表單

 

引路人簡介

 

萬物集會-川流治理術

 

MO'O YASIYUNGU 安孝明 

鄒族獵人、文化導師。自 19 歲開始留在山上從事鄒族文史調查工作,憑藉對自身文化的強大熱忱與使命感,自建鄒族傳統屋。非常喜歡與擅長和小朋友互動,近年來更帶領學生透過部落山林踏訪、製作獵人陷阱、鄒族童玩等生動有趣、實地體驗的活動,讓小朋友了解科學、自然以及生命的知識,多年來與茶山國小、達邦國小合作開設鄒族文化課程,與台北崇善童軍團、環球科技大學營隊、高雄旅行社舉辦的兒童科學營隊、家扶等單位長期合作。

 

龔卓軍

策展人、哲學/美學研究者。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副教授兼所長、《藝術觀點 ACT》主編、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策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與當代法國哲學,長期關注身體哲學、美學、現象學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等議題。自2013年至今策劃多檔當代藝術展覽,長期關注在地文史、民間藝術與當代視覺藝術表述展演之間的聯結關係以及美學命題,其中「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獲第 16 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

 

山居過去未來式

 

Dahu Takishusungan 胡榮茂

內本鹿人文工作室負責人,以部落山林教育作為志業,平時是農人,也是部落國小食農教育老師。同時也是內本鹿霍松安家族重建工作隊成員,2013年參與內本鹿家屋重建,以一個月的時間,將倒塌的家屋重新建立,目前在進行舊部落的復耕工作。

 

Katu Takishusungan 柯俊雄

年輕時期參與布農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尋根運動,深受感召,埋下對於布農族人遷徙至內本鹿歷史的求知慾望。來內本鹿,必須聽過Katu老師的歷史課,才算真正的入山,有內本鹿最強歷史說書人一稱。目前擔任台東均一中學教師,也是內本鹿人文工作室成員。

 

Langus 劉曼儀

於2007年黑熊調查工作進而認識內本鹿的人事物,跟著長達20日的回家行動後,也開始自身minbunun的歷程(布農化)。與部落共同推動布農山林教育課程,近年也開始學習布農藤編等生活工藝,並成立慢移生活工作室以推動相關工作。著有「Kulumah‧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

 

冰河孓遺生物,翻轉東西流域身世

 

方力行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分校海洋生物化學博士、主持多項國家科專計畫,專攻海洋生理生態學、水域生態學。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曾任珊瑚礁學會創會理事長及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長。身為國際知名海洋生物學家,曾規劃籌備國立海洋生物館,並擔任開館館長,前後十七年。獲教育部文化獎章、行政院功績獎章,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著有學術專書十餘冊,國際期刊學術論文百餘篇。他毅然決然從大學教職退出,投身偏鄉建館及生態保育運動,認為只有真正的實踐,才能深入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就是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

 

 

吳牧青

意在言外的藝評人與偶一為之的策展人,可能的域外書寫者。國民教育成長期最討厭上美術課,步入壯年卻以此為主要工作場域,處在一種不得不然的自我摸索學習者和被動中的積極行動者,前者令之興趣廣佈,後者使之被廣泛認為是文化政策和藝術政治間的書寫介入者。縱使山林郊野踏查題材成為如今當代藝術的一項熱門議題,他仍認為自己始終進行著現代主義的反身測量對話——為登山而登山、為健行而健行、在意外之間超連結了某些尚存興味的人事物與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