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是什麼讓攝影如此有魅力? 它的虛實、矛盾與其他 系列講座 演講會EventKind

是什麼讓攝影如此有魅力? 它的虛實、矛盾與其他  系列講座

What makes photography so fascinating? Its context, the contradictions and more  Lecture Series

 

地點:視聽室  Venue : TFAM auditorium                                

時間:當日下午14: 30-17: 00  Time: 14: 30-17: 00

 

講座介紹

攝影自1839年發明以來,對人類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擁有罕見的特質,既具有極高普遍性,也因為媒介特質使觀者常以為所見即真; 攝影可以自由的,甚至顛覆的在不同媒介脈絡間游動連結,具有威力中國文化常以探究其「虛實」來表達釐清事件迷霧狀態,探討其脈絡內情之意,攝影的「虛實」令人引頸期盼。而攝影發明之後與現當代藝術的變動關係更是在時空經緯上無所不包,互相緊密依附互滲,又絕然各自獨立。2017年本館規劃此項系列講座,希望藉由相關研究者的梳理與分享,提升觀眾對影像的覺察力。本項系列講座共五場,邀請到張世倫、郭力昕、陳泰松、港千尋與顧錚主講,並將於個別場講座之後邀請與談人與主講者進行對談。

 

本系列講座免預約報名,自由入座。公教人員學習認證,免票

參與四場講座的觀眾,將致贈本館當代藝術相關出版品一本。數量有限,以現場簽到蓋印為準於第四場與第五場講座之後現場領取逾時視同自動放棄

 

洽詢專線: (02) 25957656 分機319tfam.events@gmail.com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

 

 

講座主題與主講者

【第一場】

04/29 (六)張世倫l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紀實攝影的「發明」與變貌:以「微光闇影」與台灣攝影史為對話線索

與談人:李威儀lVOP攝影之聲》雜誌主編

 

【第二場】

05/13 (六)郭力昕l評論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日常」的奇觀化:從World Press Photo「日常生活」類得獎照片談起

與談人:朱盈樺l藝術家

 

【第三場】 【本場次因故延期,不便之處請見諒】

05/20 (六)陳泰松l藝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靈光製造者 (Aura Makers)

與談人:郭昭蘭 l 策展人

 

【第四場】

06/03(六)港千尋 (Chihiro Minato) l攝影家與導演,日本多摩大學美術教授

信仰與攝影 (Belief and Photography)

與談人:張世倫 l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本講座以日文進行,備有中文逐步翻譯)

 

【第五場】

06/10 (六)顧錚l 影像學者,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虛構的快樂 (The Pleasures of Fiction)

與談人:郭力昕 l評論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講者簡歷

張世倫,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文章與論述散見《攝影之聲》與《ACT藝術觀點》等刊物與專書,並譯有《攝影的異義》John Berger、《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書。研究興趣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藝術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持續從事影像批評以及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郭力昕,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媒體傳播系博士,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並從事紀實攝影與紀錄片的文化批評工作。繼1998出版的《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郭力昕近年出版《再寫攝影》2013,持續關注台灣攝影影像生產及與其相關的各項議題,書寫個別創作者、攝影理論、攝影與社會、政治、傳播、媒體等的關係。

 

陳泰松,1983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1992年畢業於瑟基國立高等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de Paris-Cergy)1995年法國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學士、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肄業。現為中原大學商設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委員,並擔任2017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專長為攝影史及理論、西方當代藝術史,以及美學藝術評論,文章散見台灣各藝術刊物。

 

港千尋(Chihiro Minato)1960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為攝影家、評論家、影像人類學家,大學教授及策展人。1984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後前往南美洲各地長期駐留,自1985年起,以巴黎為據點展開攝影家及評論家的工作。1995年起任教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現任多摩美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港千尋曾擔任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以及2012台北雙年展微型博物館策展人,2016年愛知三年展藝術總監。他亦為知名攝影家、攝影評論人,舉辦過多項攝影個展,作品並獲法國國家圖書館、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及紐約現代美術館等收藏。他出版多本攝影集,其中《文字的眾母親》曾發行中譯本商務印書館出版)。港千尋於2014年台灣太陽花運動期間進入立院採訪,著作《革命的做法:從318太陽花看公民運動的創造性》。

 

顧錚1959年生於上海,現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資訊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獲學術博士學位。 顧錚著作包括:《觀念的街頭》(2010)、《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ic Art(中國當代攝影藝術)》(2011,中文版與法文版)、《顧錚攝影文論選》2012、《攝影的人,在路上》(2013,臺北)、《The Chinese Photobook: from the 1900s to the Present》(合著,2015, Apertue, NYUS、《生命劇場——·索德克的世界》2015、《當代攝影文化地圖》2016等。所策主要展覽包括第一屆亞洲攝影雙年展《生活在城市》(中國策展人,2001,漢城)、《記錄中國----當代攝影與社會變動》(2004,美國貝茨學院美術館、華美協進社,2006,史密遜博物館)、《中國風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沃爾夫遜畫廓,2012、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2013,共同策劃)等。顧錚是2017-18年度哈佛燕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