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進《悠閒》作品修復成果

陳進《悠閒》作品修復成果 的圖說

 

北美館自2009年修復陳進作品《手風琴》完成後,2010年後續著手進行《悠閒》一作之修復整理。揭開原框裱,於框裱側面及背後折入處絹布發現隱藏的畫面,陳進筆下《悠閒》的畫面四週較過去我們熟知的再多出許多細節的延伸。經與家屬、修復師、專家學者與美術館人員等進行專業討論後,決定將塵封已久的畫面重現。歷經一年的研究與修復,完成後的畫心較原尺寸多出長16公分、寬8.2公分,明顯看出床兩側紗羅的延伸花紋、上方整排的精細彩色流蘇、床沿的木雕圖騰,以及置於畫面右下角的床邊小壺,原本的壺口露出下方壺身的造型及顏色。

 

有關《悠閒》作品的新增還原畫面以及原畫意的修復重點如下:

  1. 補絹作業:新增的隱藏畫面因長年的凹折於框架內,以及原本受裁切之因,畫意四周並不方整。因此為了方整畫心以及補彩,須選用接近原本的繪畫絹布組織原料進行補絹作業。
  2. 顏料補彩:顏料層所剝落缺失的部分,採用同性質的膠彩顏料,與當時年代的畫工技法,以最接近原畫意的復原補彩。但原凹折隱藏的框架的絹布畫面,因前人使用白膠黏著於木框架上,而導致變硬或變色的部分,則保留原狀,不勉強以化學藥劑清洗,以免傷害顏料層,等待日後有更新的材料或修復技術時再行處理。
  3. 新製裱框:為使畫意不彎折貼邊,先用內框覆蓋方整後的畫面,後在正面襯上日本進口0.5cm壓克力板以保護作品,然後再裝外框。為考慮搬動與掛放展示的安全,所有材料與內外框,皆盡可能採輕量材質。
  4. 底板:運用日本傳統6層底紙的裱拓方式分隔畫絹及背板,前為0.5cm壓克力板,後為0.5cm中空導流版為底部背板,讓內部空間具空氣對流作用,使畫作得以長期保存而不易變形。

 

《悠閒》為美術館展覽的展出常客,亦曾數次被民間沿用於教學課材、論文研究主題等,並於2003年與中華郵政公司合作發行10元幣值郵票,具有極高的圖像辨識度,作品畫面早已深深刻劃於許多觀眾心中。為了讓觀眾以及未來學術研究者能對這幅陳進1935年的作品《悠閒》作最接近原始的修復比照,北美館與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徐明景教授合作,運用影像複製科技與印刷技術,製作原比例1:1複製畫作,並以原框裝裱,希望在視覺上達到最忠實原作品的色彩與質感,並保留修復前《悠閒》的畫意與外框樣貌。

 

文物修護是跨領域的工作,它是一項專業的技術,也是一個尊重歷史、結合文獻研究並以科學檢測為輔的重要工作。修復的功能不僅在力求畫作的原貌,更重要的是文物能得到適當的修復,使其風采再現,得以延續藝術的生命與價值。陳進《悠閒》的修復計畫,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進行。《悠閒》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考證、修復裝裱、印刷,將以全新面貌與各界見面;這幅被視為北美館鎮館之寶的作品,在此次修復的過程及跨領域的合作中,揭開更豐富的發現,為它珍貴的藝術地位更添一筆時代的見證。

 

作品資料

悠閒 (1935)
陳進(1907-1998)
152 x 169.2 cm, 膠彩、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