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七面鳥(火雞)

  • 年代 1942
  • 尺寸 130 x 144 cm
  • 媒材技術 膠彩、絹
  • 類別 水墨
  • 主題
    近期入藏

1942年的《七面鳥(火雞)》是陳宜讓目前唯一存世的戰前官展入選的大型作品,陳宜讓的七面鳥立於高挺的雞冠花旁但未開屏展翅,畫面秀麗卻具有一種拘謹的氣質。在日治時期的官方展覽中,「七面鳥」的題材頗受藝術家歡迎,例如基隆女中美術教師村上無羅在1927年入選第1屆臺展的作品,一件就是《七面鳥》,而鄉原古統1920年也曾以火雞為主題創作了《庭院》且為國美館收藏。在日治時其期有著某種待梳理的圖像意義的「火雞」題材,目前能留傳至今的卻非常稀少,《七面鳥(火雞)》為美術館收藏保存,自有其重要的研究與文化保存價值,而對於了解日治時期當時畫家觀物寫生的細膩心意及表現手法,觀覽此作也有很大的助益。(節錄:林育淳/典藏目錄2011)

藝術家
  • 陳宜讓   (1899 - 1986)

  • 根據家屬所提供的簡要資料,有關陳宜讓生平的概略描述如下: 陳宜讓(1899-1986)世居五股,臺灣工商學院畢業。年輕時對發明創作、作畫及醫學興趣濃厚,曾跟隨家族長輩專研中醫。婚後育有五男一女,居住於大橋町,在郵便局上班。後國民政府來臺,辭去郵便局的工作,歸隱五股山上種植農作物,後與朋友合開印刷照相製版。中年暫停作畫了一段時間,到了晚年曾嘗試重拾畫筆,但還是因身體狀況而放棄。 陳宜讓的東洋畫是由呂鐵州所指導,只是目前尚未察查出陳宜讓於何時進入呂鐵州門下。而記載顯示陳宜讓從1935年開始入選臺展,至1942年以《七面鳥(火雞)》入選府展為止,總計有六次入選官展的記錄。目前可見的六件作品影像圖版,從草花禽鳥的繪畫題材至構圖取景手法,畫風受呂鐵州影響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