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

  • 年代 1924
  • 尺寸 23.8 x 15.2 cm
  • 媒材技術 鉛筆、紙
  • 類別 素描

1920年八歲的洪瑞麟進入大稻埕六館街的稻江義塾就讀,義塾中的老師吳清海發現洪瑞麟獨特的藝術天分,便自掏腰包買日本藝術雜誌與畫冊,讓他臨摹其中的大師作品,此為洪瑞麟接觸西洋美術的濫觴。這幅《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作於十二歲,署名「1924 6 9 An Sui Rin」,這是閩南語發音的洪瑞麟名字。背面註記是「模寫ミクラレチェロ」(米開朗基羅),同此階段還有臨摹米勒等西方藝術家的素描,包括靜物、人像、風景畫,至今也仍保存著。這件作品可視為洪瑞麟開啟西方藝術之窗的起點。摹寫大師畫像,啟發他理解素描作品所應呈現的完整度與水準。畫面上騷動的筆觸,彎曲的線條交疊呈現明暗,人物形體描繪非常精準,流露洪瑞麟不凡的繪畫天分。(白雪蘭)

藝術家
  • 洪瑞麟   (1912 - 1996)

  • 洪瑞麟生於台北大稻埕,早年入「台灣繪畫研究所」習畫,後赴日入帝國美術學校求學,1938年應倪蔣懷之邀,在礦場工作達三十多年,直至退休為止。他曾與畫友共組動向美術會,紀元美術會,充份表現在野的精神,洪瑞麟十分關注一般中下階層民眾的生活景況,尤其以礦工等辛苦勞動者的表現,最令他感動,他也欣賞盧奧能將人生苦難,提昇具宗教性的悲憫情懷,於是我們在他的「礦工系列」便看到他十分動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