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入侵系列:冒險故事

  • 年代 2006
  • 尺寸 空間裝置
  • 媒材技術 數位輸出、卡點西德
  • 類別 綜合媒材
  • 主題
    台北雙年展、典藏選粹

《入侵系列:冒險故事》是蕾琴娜‧希維拉特別為台北雙年展量身打造的現地製作。她選用「人類的腳印」作為圖像語彙,幽默地改變了建築物的外貌。藝術家將九萬個巨大的黑色「腳印」錯落有致地張貼在美術館白色的外牆上,讓還沒進入美術館的觀眾就先感受到了強大的視覺震撼。蕾琴娜以黑色的卡典西德為材料,裁剪出長達15英吋的巨型腳印,以「入侵」的姿態「踩踏」上了館舍以懸臂飛廊構成的「井」字結體形式。這個視覺裝置像是有人爬上了外牆,或跳躍上了禁忌的場域。展場延伸到了戶外,也改變了我們對展示空間的慣性想像。(節錄:方美晶/典藏目錄2007)

藝術家
  • 蕾琴娜‧希維拉   (1939)

  • 蕾琴娜‧希維拉生於1939年,早年畢業於巴西南部的Rio Grande do Sul聯邦大學視覺藝術系,爾後進入聖保羅大學藝術傳播系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並擔任教席,春風化雨直至1993年止。國際藝術生涯起點大約是在退休前後的90年代,也就是在她獲得多項國際獎助金之後。當然這也反映出了巴西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國際策展人遴選作品時意識形態的轉變。這位於藝壇奮鬥多年的創作者不僅多次受邀參加國際聯展、個展,也曾多次獲得國際重要基金會肯定與補助。 自60年代起活躍至今的藝術家,原本使用繪畫、素描、版畫等媒材,將自己的想像力結合象徵性的表現主義,呈現母國社會現代化的腳步及變化。而巴西社會劇烈的震盪也讓藝術家開始思考藝術如何現代化,以及如何由手工藝術創作跳脫出來。近年來她的作品大致呈現了兩種傾向,首先是由電子技術發展出的影像創作,另一傾向則是發展自她對建築及空間的濃厚興趣。隨著她對空間與新媒體掌握的得心應手,她更嚐試將兩者結合,並且將之運用到公共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就曾經使用大面積工業用乙烯基聚合物為材料,將之製成剪影,拼貼在建築物上,並以耀眼的雷射光束為之增色。蕾琴娜所營造出的奇觀式劇場效果,則成功地讓她的作品每每成為藝文機構受人矚目的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