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釋迦出山

  • 年代
    1926
  • 尺寸
    38 × 38 × 113 cm
  • 媒材技術
    石膏原件
  • 類別
    雕塑
  • 主題
    典藏選粹-舊、典藏選粹

1924年黃土水受託為萬華龍山寺雕刻佛像,他遍覽史料並可能參考南宋梁楷《出山釋迦圖》,完成了石膏模型,最後選擇櫻花木雕刻,費時三年完成《釋迦出山》。釋迦偏袒右肩,衣飾採鍵陀羅形式,造型簡潔有力;立佛閉目合掌沉思,雖是飽經風霜的面容,卻隱隱流露無限悲憫之情。此作品於1926年12月供奉於龍山寺之後,卻於二次大戰轟炸時被毀,幸而魏火曜先生仍保存《釋迦出山》石膏原模,並經文建會轉贈北美館典藏,對保存台灣雕刻史料具有深切的意義。(節錄:林育淳/25年典藏精粹)

藝術家

  • 黃土水   (1895 - 1930)

  • 性別
  • 黃土水生於台北艋舺木匠的家庭,自小就展露了木雕的天份,12歲跟鄰近佛像雕師學習佛像木雕,接觸福州系神像雕刻,自然醞釀了對雕刻藝術的興趣。1905年台北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畢業獲勤學獎之後,黃土水返回大稻埕公學校任教。1915年獲保送進東京美術學校木雕科,成為第一位留學日本學美術的台灣青年。1920年以(山童吹笛)一作初次入選第二屆帝展,是第一個入選帝展的台灣人。黃氏雕塑的造詣與成就,除木雕,石雕外,並觀摩各家所長塑造出自我風格,展現驚人的才華。黃氏自1920年以後,作品就連續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在當時的台灣藝壇造成震撼,並對當時愛好藝術的台灣學子,產生極大的鼓舞。黃氏的創作,首先由民間傳統藝術入手,之後融合學院紮實的訓練,並吸收法國羅丹的雕塑觀念,終而造就純熟的雕塑功力,而其創作題材特別以探索台灣鄉土風物的表現,特別是「水牛」系列作品最吸引人心。1930年黃氏因積勞成疾病逝日本,享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