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水牛群像

  • 年代
    1930
  • 尺寸
    250 × 555 cm
  • 媒材技術
    翻銅浮雕
  • 類別
    雕塑
  • 主題
    典藏選粹-舊、典藏選粹

《水牛群像》又名《南國》,此一巨作,畫面浮刻盛夏之芭蕉園,清風徐來,綠葉招展,五隻水牛交頭接尾於綠茵之上,兩個裸體牧童,天真爛漫,一騎牛背,手持竹笠,笠上置一竹笠,腳下水牛,俯首咀嚼綠草,一立牛側,以手撫水牛,任其所為。畫中詩趣橫溢,構成一幅幽閒靜穆之南國風景。描寫台灣農村三個牧童與溫馴的水牛在香蕉林間悠遊嬉戲,牧童與水牛的深厚感情毫不保留的流露出來,是當時台灣農村生活及人民純樸的寫意呈現。(節錄:施慧明/典藏百選-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精品)

藝術家

  • 黃土水   (1895 - 1930)

  • 性別
  • 黃土水生於台北艋舺木匠的家庭,自小就展露了木雕的天份,12歲跟鄰近佛像雕師學習佛像木雕,接觸福州系神像雕刻,自然醞釀了對雕刻藝術的興趣。1905年台北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畢業獲勤學獎之後,黃土水返回大稻埕公學校任教。1915年獲保送進東京美術學校木雕科,成為第一位留學日本學美術的台灣青年。1920年以(山童吹笛)一作初次入選第二屆帝展,是第一個入選帝展的台灣人。黃氏雕塑的造詣與成就,除木雕,石雕外,並觀摩各家所長塑造出自我風格,展現驚人的才華。黃氏自1920年以後,作品就連續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在當時的台灣藝壇造成震撼,並對當時愛好藝術的台灣學子,產生極大的鼓舞。黃氏的創作,首先由民間傳統藝術入手,之後融合學院紮實的訓練,並吸收法國羅丹的雕塑觀念,終而造就純熟的雕塑功力,而其創作題材特別以探索台灣鄉土風物的表現,特別是「水牛」系列作品最吸引人心。1930年黃氏因積勞成疾病逝日本,享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