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西湖之夢

  • 年代
    1952
  • 尺寸
    72.5 × 60.5 cm
  • 媒材技術
    油彩、畫布
  • 類別
    油畫

《西湖之夢》的場景酷似民間戲曲的舞臺:前景的回字矮欄與繡墩(坐墩)接近道具布景,遠處的湖畔水榭樓臺則酷似布幕。一名女子與孩童撲蝶嬉戲,兩人都是清代漢人百姓的裝扮,不過紅衣黃褲極為喜慶,似乎不是日常穿著。何德來曾在短歌中寫道:「貧窮渡過一生的生母曾經說過 要遊西湖的心願。」這一心願,或許是受到《白蛇傳》之類的民間戲曲影響。據此推測,此作應源自何德來對母親的思念。然而,畫中情景無關現實,也非再現。畫中的女子與孩童刻意去除面容特徵,藍綠色的湖水如夢似幻,給人超現實的印象。畫家以繪畫彌補了母親未曾實現的心願,也寄託了自己對生母的孺慕之情。母親的私語化為兒子記掛的悠遠夢境,人生無可如何的缺憾,彷彿在畫裡獲得補償。(王淑津)

藝術家

  • 何德來   (1904 - 1986)

  • 何德來 1904 年生於苗栗,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1932年自日返台,在家鄉新竹發起畫會,貢獻所學,三年後返日定居。何德來一生淡泊,從不賣畫為生,畢生創作由其後人何騰鯨捐贈予台北市立美術館,以期完整保留並予後人研究。何德來學生時期畫風已顯示對生命洞察的慧黠,日後對宇宙自然天象等描寫,及人生老病死的輪迴,都懷抱著宗教般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