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序/林平
美術館作為藝術生態圈的組成之一,有其獨特角色與功能,當代美術館更成為意見、知識交流的場域,一個呈顯趨勢、匯聚能量的平台。臺北市立美術館除了常態性的申請展及台北獎徵選,更啟動非常態性的策展徵件計畫,透過公開徵件的方式,提供並創造資源,讓獨立策展人有機會在本館引入議題研究與實踐。
第二屆策展徵件計畫選出由簡麗庭及柏雅婷共同策劃的「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起自圍繞著書的文化活動,如:閱讀、寫作、保存、分類…等,審視藝術創作與書的關聯,而展名中的「跨域讀寫」除了說明藝術跨領域實踐的創作形式,同時也以資訊工程中跨網域(cross-domain)的資訊共享概念,借擬藝術跨域的新狀態。
兩位策展人以跨文化的視角來處理泛文化的議題,探索藝術家如何藉由創作回應普遍性的知識、知識建構乃至知識體系,整理出「閱讀與研究」、「寫作與製書」與「書與知識圖式」三個切入角度,但並不以此作為絕然的創作方法與展示的分類,反而透過展陳的空間設計,創造出暗室與圖書館的兩種空間區隔來收納不同的創作形式,展出作品不論面對物質文件或歷史資料,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概念式轉譯,藝術家從提問與好奇開始,走向不同的知識探尋過程,提醒我們人類長久的知識系統建構中新舊形式的轉變,更直指知識所具有的變動性及個體詮釋差異的特質。
而知識生產是延續不斷的,交織出的生態系也不是此時此刻,會有後繼的擴延與再生產。在透過藝術家以作品察望知識體系的同時,也當意識到展覽作為媒介的公共性,以及展覽作為知識建構與生產的一種方式,讓策展具有書寫的特性,其中每個策展人各有其不同的路徑。
本次展覽不僅有針對現象的觀察和議題的探討、尋源,也兼具研究嘗試,策展團隊對核心展題進行提問和假設,反問藝術生態圈閱讀什麼?對此進行研調和統計,讓展覽中不只呈現藝術家所做的過程性作品,也試著創造出《105 學年台灣藝術類博碩士論文最受歡迎參考書目排行榜》這個生產性的作品。此外,包含與讀冊生活合作的線上書展,與誠品書店合作的實體書展,以及多場系列講座與工作坊,樣貌多元的推廣活動,也展現策展團隊在跨域連結上的企圖。
一個展覽的完成也是無數跨域整合的成果,最後希望對當中所有人的努力致上謝意,特別感謝本屆策展徵件計畫的評審委員:王德瑜、徐文瑞、黃舒屏、鄧富權(Tang Fu-Kuen)、蕭淑文、蘇珀琪對評選的投入;感謝策展人、參展藝術家及身負不同任務的工作人員的付出,還有所有合作與贊助單位的共同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