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混沌邊界 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余思穎  
  • 編輯
    王連晟  
  • 出版日
    2022/04/01  
  • 書號
    978-626-7144-00-8  
  • 頁數
    88  
  • 定價
    40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 藝術家
    王連晟  
  • 裝訂
    精裝  
  • 出版語言
    中文  

2018年王連晟以《閱讀計畫》獲「臺北美術獎」首獎,三年後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辦理本次個展「混沌邊界」。「臺北美術獎」旨在發掘作品能反映時代新貌的新銳藝術家,為鼓勵獲獎藝術家持續深化創作,提供在本館發表完整個展的機會。

 

王連晟的背景是資訊工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致力創作新媒體裝置作品及現場音像表演,也獲得臺北數位藝術節等重要獎項。科技藝術強調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及創新,兩者互為作品表裡。數位藝術創作者藉著撰寫程式,將特定功能的機器/程式打造為創作,同樣基於對社會現狀的觀察,產生問題意識,刻劃當代共感。

 

藝術家提問圍繞伺服器中的資料,當大量數據加上人工智能的演算,是否已經形成主動意識,不再居於被動地位?人機介面所在,即「混沌邊界」展覽欲探討的混沌所在。由王連晟的個展編排看來,他也融入無人劇場的思考,演出者即是展場中具有不尋常功能的五組機器/程式,作為科技生活的寓言:搜尋所得網路圖像,經自動校正後的動態影像——《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森林》,透過機器即時運算,將人們分享的自然景觀抽象而得純粹感知;《工蜂》揭示機器中介社會的權力關係,生活便利性往往由人格權利讓渡而來,這是人性與機器的交互共謀下的景況;《人造瀑布》建議藉基改玉米,使爆米花取代不能分解的發泡塑膠填充材,如此改造產業鏈的奇想,揭露科技以服務為本質;《召喚者們》所暗示的遠距降靈儀式,其實是人們滑手機的日常,藉不可見的電磁波形成腦內的思想與信念,更是你我「共同信任」搭建起元宇宙(metaverse);預測臺灣股票行情的機器《均等計畫》,呈現電腦/人腦間的互相學習,人工智能程式影響投資人判斷,人為判斷也會再次干預程式參數,藝術家試圖擾動的是總體/個體資本,及理性/感性層次種種層面的「均等」。

 

王連晟以資工背景出發創作,「混沌邊界」的觀察切面是樸素而不難理解的。奠基在巨大的社會總體心智之上,機器對大數據的高頻演算能力已超越人類理解甚多,人工智能深入了人類意志延伸而尚未可及的處所,文明整體因此一齊踏入了混沌,在在提醒人們:能載舟者,亦能覆舟。

 

北美館欣然將本次個展推出,也期望藉由跨組室合作的公眾與教育計劃,使科技與藝術交集於對人類未來的深入思索。盼藝術家將「混沌邊界」當作階段性的里程碑,持續探索與創作。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王俊傑



藝術家&展覽簡介


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森林
工蜂
人造瀑布
召喚者們
均等計畫


從「混沌邊界」看科技神話體系的建構與王連晟的批判意識/邱誌勇
當代社會的機器構作:王連晟「混沌邊界」一覽/張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