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美術獎. 2021 臺北美術獎展覽專輯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余思穎  
  • 編輯
    林依依、江奕穎  
  • 出版日
    2022/03/01  
  • 書號
    978-986-0772-92-0  
  • 頁數
    131  
  • 定價
    36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 譯者
    廖蕙芬  
  • 藝術家
     
  • 裝訂
    平裝  
  • 出版語言
    中文  


「臺北美術獎」自開館30 多年來持續提供藝術創作者競賽與展出機會,期望激發動能豐富整個創作環境,每年展覽的呈現也描繪當下藝術前線的輪廓,贏得美術界的高度重視與關注,多年成果的疊加也能窺見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形貌。Covid-19 疫情延燒,2021 年北美館首度因疫情休館,卻在這段期間「臺北美術獎」收獲346 位/ 組報名者遞件,似乎反映台灣創作能量未受疫情頓挫,反倒可見不少遠在國外的創作者跨洋投件,令人期待兼具不同視野的作品能注入「臺北美術獎」的表現之中。

「臺北獎」自正式更名為「臺北美術獎」後,逐年修正簡章,盡可能在評比機制上嚴謹並與時代同步。2001 年經過修訂,將參賽項目改為不分媒材,以跨界域的競賽與展覽形式突顯當代藝術類型邊界模糊的特色,使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跨領域的表現形式湧入,像是表演藝術、劇場或電影等創作者也能更自由地挑戰「臺北美術獎」。多元的展演形式發酵,增添展覽活力,更臻成熟的「臺北美術獎」現已不僅是年輕藝術家躍躍欲試爭取榮譽的競賽,更是所有藝術創作者希冀一奪北美館表現機會的平台。

今年11 位/ 組藝術家在北美館三樓展出,每組皆有相對完整的空間去呈現,卻也更考驗空間運用的實力。幾組藝術家從在地文化提煉主題,以獨創的展現手法及全新的想像去整合自身觀點,或者依自身成長背景,企圖突破台灣地域,放眼更大的版圖,探討跨越文化的融合與衝突。也有作品從時代景象出發,融入或翻轉生活的經驗,突顯時代與世代的特徵。最後,也看到了幾組較為安定與專注的主題,強調我們周遭看似尋常卻又容易被忽「視」的種種。

除了這些堅持創作且獨具個性的藝術家們,這個獎項的幕後功臣正是投注自身學養悉心評鑑每件作品的評審委員。大家無法想像這個工作所需承擔的辛勞,耗時耗神逐一審閱作品,從第一階段書面審查的篩選、第二階段的面試評比,再到最後的決審,他們從藝術家的作品概念、表現力、實踐力以及空間掌握等不同角度為我們從媒材主題各不相同的作品中率先掌握其中內涵。我們感謝「2021 臺北美術獎」的評審團,主席陳泰松委員,以及潘小雪委員、鄭慧華委員、游崴委員、許家維委員、張芳薇委員及余思穎委員。今年雖因疫情無法延續過去幾年的國際觀察員機制,我們仍期盼「臺北美術獎」在未來能持續接軌國際,在擺脫疫情後可回到遊走各地的常態,讓所有參賽藝術家可以自由回到台灣或帶著作品走出,讓每年「臺北美術獎」所激起的熱度能延燒至更遠也更久,飽滿富足我們的創作環境,讓更多人一同見證臺灣當代藝術的精彩與獨特。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王俊傑


 蔡宗雄/臺北市文化局局長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評審專文

 關於藝術裡的計畫、篇章,與不只一次的階段性發表─2021 臺北美術獎觀察/游崴

 

首獎

 林彥君| 塵研究院

 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

 

優選

 吳梓安/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汪紹綱/鳥兒持續的在歌唱

 區秀詒/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

 黃萱/Endless

 羅懿君/糖蜜、酒精、健身工坊,是什麼使今日的生活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入選

 田倧源、羅伃君、顧廣毅/未來神豬博物館

 林子桓/形聲

 陳彥成/ICING

 曾彥翔/如夜與光般遼闊

 謝佑承/像素與星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