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現代美術 190 現代美術季刊|雙月刊

  •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  
  • 主編
     
  • 編輯
     
  • 出版日
    2018/09/01  
  • 書號
    1018-0220  
  • 頁數
    130  
  • 定價
    180元  
  • 試讀
     
  • 導讀
     
  • 全文記錄
     
  • 作者
    臺北市立美術館  
  • 譯者
     
  • 藝術家
     
  • 裝訂
     
  • 出版語言
     

目錄

重返北美館 築步.逐步
6 築步.逐步:林平館長專訪

專題 揭相.馬格利特

11 這不是馬格利特─的照片/陳貺怡
25 圖文不符,馬格利特與馬格利特的影像 /楊凱麟
31 大畫家的小電影術與相簿/高重黎

展覽觀點 穿透.魔鏡
36 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蕭淑文
45 我與我之外──李子勳「異星系」/張晴文
54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對談/徐文瑞、鄭文琦

特別企劃 開館.擴建
65 國內美術館營運要邁入行政法人模式的時代?/詹彩芸
70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舍更新記事,2017-18/支涵郁

文獻研究室 女藝術家.捨與得
77 居日女畫家鄭瓊娟的藝術轉折──從文獻與口訪談起/白雪蘭
87 記抽象女畫家黃潤色訪畫因緣與文獻研究/雷逸婷

藝術家特寫 石晉華
100 書中美術館:橫渡336 米/石晉華
106 石晉華訪談/雷逸婷、廖春鈴

130 美術館短波

----------------------------------------------------------------------------------

文 │ 編輯室

北美館奠基於前34 年歷史與經驗所進行的館舍機能重整,透過館舍空調與展場空間兩大系統的更新與微調,這些溫和細緻的轉變,希望透過「逐步.築步」的重新開館能讓外界有更貼近的了解。配合來自比利時的「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本期專題邀請國內學者為文評介,聚焦在畫家與攝影家,或以視覺解讀文字影像,或與文學的強烈關連性,或從視覺文獻檔案的角度來探究,試圖揭露這位超現實主義畫家於日常生活及創作過程中的真實面向:包括藝術史學者陳貺怡以馬格利特的家庭相簿為討論對象,為文勾勒這位畫家透過顛覆真實來達到真實所做的努力;也邀請專擅當代法國哲學與文學理論暨傅柯研究的學者楊凱麟、與從事實驗電影/攝影/動畫/影像裝置的藝術家高重黎針對這批家庭影片撰文分析馬格利特的電影術與圖像之間的關係。
「展覽觀點」單元收錄三個展覽的策展評文:作品場域於大廳與戶外廣場,由館內策展人策劃的「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一文略論其所規劃的三部曲;「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對談則是第二屆策展徵件計畫評審之一的資深策展人徐文瑞與數位荒原主編鄭文琦在觀展及側訪策展人後所做的深度對談評文。
由於本館空間修繕工程接近尾聲,「特別企劃」單元著重於美術館未來的擴建規畫,邀請館內研究員詹彩芸針對國內美術館的營運是否將邁入行政法人化模式的時代就國內外經驗提出想法;館內展場規畫同仁支涵郁也以這一年來參與實際工作記下館舍更新與增能的過程。以史為鏡,也樂於展望未來。
「文獻研究室」單元分由長年為資深藝術家鄭瓊娟策展的藝術史學者白雪蘭,透過文獻踏查與深度口訪,將不是運動型標竿人物的五月畫會創始會員視為一個1950 年代在日本發展抽象藝術的特例來看待,期盼更能發掘並理解鄭瓊娟作品的獨特性與藝術性;館員雷逸婷則以本館收藏臺灣最早從事抽象繪畫創作的女畫家黃潤色之典藏品所延伸的故事與文獻資料,分享籌展過程中有關藝術家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如何出土及以後續檔案佐證上的一些發現。
開館特集邀請石晉華為「書中美術館」創作《橫渡336 米》,從中延伸出本館今年收藏的《走鉛筆的人》以為討論基礎──「走筆」系列的第五號作品,也是費時最久,以藝術救贖自我、證明存有、落實觀念的行為表演作品。石晉華於1986 年即獲雄獅新人獎首獎、1992 年參與本館申請展、2007 年獲臺北美術獎首獎、2010 年參展臺北雙年展、2011 年獲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年度入圍,近33 年來發表多項個展與表演,累積了豐富的創作資歷。此次的「藝術家特寫」單元,讀者除了能收藏獨一無二的紙上原作外,對於藝術家的作品脈絡、思想理路、以及創作生涯也能有別開新局的獨有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