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三名 | Rain Wu & Bobby Petersen | 生存的要素

藝術家:Rain Wu & Bobby Petersen

製作團隊:
吳雅筑、巴比 彼德森(Bobby Petersen)、湯姆 郭特立耶(Tom Gottelier)

 

生存的要素

 

  • 理念:
    建築學發展與時俱進,從原始時代以避難為居的庇護所,文藝復興時代開始注重實用與美感,工業革命時代功能性則成為主導建築美學的指標,到了現代講求大量生產製造,演化過程中建築元素的結構也逐漸成型。但建築的元素自發展以來,除了受經濟、文化及美學的影響外,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其實在新與舊的建築元素中不斷反覆組合拼裝,我們應該要從中重新檢視我們所認知的建築到底是什麼。
  • 構想:
    針對今年X-site的主題「會面點」,新建築的靈感來自於台灣傳統的工藝技術與文化涵養。我們將建築視為工藝,而每一個會面地點的場合蘊含著人與傳統的交流。面對這些逐漸喪失的工藝技術,我們希望透過親身感觸喚起民眾對台灣早期工藝文化的記憶,重新投資並賦予傳統新價值。就如同建築元素本身,我們不停地往前進也不停地回頭找根本價值。
  • 特色吸引說明:
    我們提出四個方向:「建築與食」、「建築與身」、「建築與眠」及「建築與樂」並將這些活動與台灣的傳統文化、習俗結合。我們透過生蚵牆、竹編床、毛玻璃廁及油紙劇場等不尋常規的建築工法,使用在與人最貼近的日常生活行為中。我們希望拆解建築固有的成套配備,反之將元素各自獨立成單一個體,去重新解讀及思考21世紀的台灣中我們生存最必需的條件 - 食住行育樂。如同主題所強調 - 我們關心生活,所以我們著眼於最基本的民生需求。

 

 

材質:

  • 建築與食: 牡蠣殼磚
    牡蠣殼混合陶瓷/水泥素材製作成「蚵磚」, 組成為可無限延展的餐桌,吃越多蚵仔煎 桌子綿延更長, 就像是傳統封街辦桌一樣,可以不斷加桌, 鼓勵民眾的參與, 賦予作品本身生命及未知性。

  • 建築與眠: 藺草蓆
    早期沒冷氣機的年代,台灣人習慣用能吸汗排濕的藺草蓆鋪地而眠,我們將重現已逐漸消失的傳統草蓆編織工藝,在休憩空間建構於架空的樓層中,其空間遠離塵囂阻絕陽光,引涼風入室蓆地而臥。

  • 建築與身: 毛玻璃
    我們嘗試挑戰在開放的空間中體驗上廁所,運用毛玻璃素材創造若隱若現的美感,打造水幕瀑布門,水聲靜心怡人讓在公用空間進行排泄亦能充滿詩意的“聽雨軒”。

  • 建築與樂: 油紙
    我們剪裁不同尺寸的油紙配置來搭建劇場,用投影燈光來打造表演主題氛圍 ,並邀請實驗劇團、國劇、音樂DJ、布袋戲等呈現傳統與現代的新表演藝術。

 

作品相關連結:
rainwu.net
featuringfeaturing.com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
生存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