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內容區塊
« CdV » - 饒加恩個展
2023/07/15 - 2023/10/08

透過由維也納運回一批113年前的物件到台灣,作為此次展覽觀念實踐的開始,那些因著1910年的「日、英博覽會」所生產的影像與其載體:包括1854年專利的Carte de Visite(CdV)、明信片、報紙、裝載影像的紙偶紀念品,以至於包含一個維也納的私人住所;透過化石燃料所完成的旅程,讓這批物件離開與到達另一個文化與知識的文本,並與之互視。展覽的另一個部分,則是關於影像的授權、再製與重新分配的權力、道德與美學的關係,藉由印刷、出版與再製勞道爾收藏的部分影像,並透過公共白盒子的展示機制,讓影像的回看得以在此過程中呈現。

藝術家
饒加恩

1976 年生於台灣台中
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
 
2000 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即赴歐洲繼續當代藝術的學習與創作,2004 年自巴黎高等藝術學校畢業,2007 年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完成藝術碩士學程,並於巴黎參與駐村研究計畫。
 
饒加恩以多種形式創作,包括繪畫、表演、限地製作及多頻道錄像等方式呈現。作品大多以藝術家關注的議題為出發,汲取過往國際經驗,饒加恩以更全面的視角處理台灣政治、社會、經濟議題。作品根植在地性,圍繞著身份認同、邊緣性、美學與政治體制等問題。因此在他的作品裡,經常放入異質性的元素或者採取一種脈絡式的斷絕,並回應與批判僵化體制或是社會符號在歷史、社會、大眾與個人間所形構的價值與認知。在近期作品中,他深入探討殖民歷史及亞太平洋地區的跨文化議題,在處理這些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建立對歷史不同的詮釋,更對國家及媒體所建立的脈絡提出疑問。
 
重要國際展歷包括:「揭露行動:台北與伯斯的新藝術」(柏斯當代藝術中心,柏斯,澳洲,2019);「故事新編 —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古根漢美術館,紐約,美國,2016);Parasite藝術空間(香港,中國,2016);貝塔寧藝術村(柏林,德國(2015);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大阪,日本,2013);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2012);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中國,2012);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12);克羅齊當代藝術館(熱那亞,義大利,2011);路德維格現代美術館(布達佩斯,匈牙利,2010)。饒加恩也多次受邀參加大型藝術展會,如第七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2)、上海雙年展(2012)、台北雙年展(2010 與 2012)。

精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