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典藏研究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年開館至今,收藏許多優秀作品, 1986年以後,本館開始出現「館藏特展」。直至1990年代之後,「典藏研究特展」的名目突增,最具體的例子就是「典藏品研究特展-廖繼春《西班牙特羅麗》」的出現,1995年更出現了比較有主題性的典藏展,從典藏品中已經可以歸納出「女性」、「攝影」、「油畫」、「抽象」等分類。199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創館十五週年,典藏品已經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和品質,北美館遂擴大常設展空間,主辦「典藏常設展-萌芽.生發.激撞」。

 

2000年底本館推動當時三千餘件藏品的總檢工作,並於2001年一月特別策劃「北美館2001:典藏常設展」。2001年以降,典藏品創出的點子愈來愈多,除了精選作品維持典藏常設展之外,也有「典藏特展:臺北意象」或「臺灣行旅:2008典藏常設展」、「綿延若存:典藏新作展」,乃至入藏的「典藏國外陶藝作品展」,以及人像主題的一百二十餘件「熟悉.陌生.人間閱讀:2004典藏常設展」大展。

 

2008年「25年典藏精粹」典藏常設展,更集合本館研究人員選出在台灣美術史上具指標性意義的34件經典之作。2012年「凝望之外/典藏對語」典藏展,展現典藏作品圖像語言、揭示藝術意義及時代文化象徵。2013年「隱藏的真實:典藏品修復展」是北美館首度展示1998年至今之重要典藏品修復回顧展,透過歷年來修復過程中的科學分析,意外發現藝術家獨特的創作軌跡等等。2015年「台灣製造 • 製造台灣」透過呈現北美館歷年所典藏之日本時代日籍老師與台灣具代表性的雕塑、東洋和西洋作品,重新梳理1947年之前台灣藝術及文化發展所呈現的的多層次立體面向。2013年與2016年分別由館長擔任總策劃的「典藏實驗展」,從當代論述與歷史新譯的角度思辨典藏制度與其價值,為博物館劃時代的新嘗試,開啟殊異的跨世代對話空間。2017年「空間行板」透過本館典藏品來映現時間進程中,涉及空間的不同思考,拉出以空間為題的切面,呈現雕塑接向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脈絡相連的對空間概念的思辨、探測與運用。

 

以上的典藏專題特展,不但代表館藏的廣度與深度,更是北美館三十年來蒐藏成果,和十數年來籌辦典藏展之經驗,概屬館長和全館工作人員共同交出亮麗的、絢爛的成績單。

 

25年典藏精粹展   2007典藏展-靜物:物件.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