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的音樂流動生命」專題演講 知識講堂EventKind

 

充滿濃厚宗教色彩的緬甸,其音樂文化和中國、印度有何連結影響?它背後所蘊涵的情感價值及再現的社會機制是什麼?

甫獲中研院頒贈「年輕學者著作獎」的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心純,從小在中和緬華社區長大,自1998年起,幾乎每年前往緬甸居住生活,學習當地的語言、樂器,以理解緬甸音樂的創作概念及它形塑的游移文化。配合6月號《現代美術季刊》的緬甸企劃專題,本館特別邀請專擅民族音樂學、離散研究、全球化、音景和現代性的呂副研究員,針對其長期探究的緬甸傳統音樂的當代現象,及其實踐的音樂民族誌 (musical ethnography)書寫,引領大家進入緬甸流動的音樂生命。

呂心純滲入常民生活的田野研究,特別有感於弱裔族群在主流文化強勢壓迫下的音樂活動,強調音樂對於整體文化建構與多重認同塑造的重大意義;透過「人」和「聲音」的凝聚,解析背後蘊含的價值信念,並融合視覺、聽覺的感官經驗,提供貼近他文化的多元視點。 

 

講者:呂心純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2014/07/31(星期四)15:00-17:00

地點:本館地下樓 圖書室視聽空間

免預約報名,自由入座。公務人員學習認證,免票

 

講者簡介

呂心純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民族音樂學博士、美國北伊利諾州立大學緬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曾任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及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主要的學術研究區域為緬甸╱東南亞、亞太與台灣,過去探討對象側重在緬甸本土、亞太地區(台灣與美國西岸)、以及美國中部不同緬甸離散社群的音樂活動,包括這些地區的緬甸人╱緬甸華人╱其他緬甸族群;近來筆者的研究對象也涉及亞太地區其他東南亞移民,特別是亞裔美國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