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進《手風琴》再現

陳進《手風琴》再現 的圖說

 

出身於臺灣新竹香山望族的陳進女士,是日治時期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知識份子,在臺灣東洋畫發展的歷程中,陳進有過許多第一的紀錄:第一批入選臺展的臺灣人東洋畫家(1927年)、臺展東洋畫部唯一一位臺灣人審查員(1932-1934年)、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臺灣人東洋畫家(1934年),擁有許多傲人的經歷。目前所見陳進1935年的作品,除了本館鎮館之作「悠閒」外,另一幅則是本館今年度全力爭取入館的「手風琴」。「手風琴」曾經入選第9回臺展,完成於1935年,於2009年2月入藏北美館,睽違74年,本件作品終於重現畫壇。

 

畫面依舊是以大姐為模特兒,除了穿著旗袍是東方樣式,絲襪搭配高跟鞋以及髮尾捲燙的造型,流露當時風靡的西方樣式時尚品味,而造型精巧的貴妃椅及手風琴,更加襯托畫中人高貴、摩登有文化氣息的面貌,體現1930年代陳進以典雅畫風,發掘台灣的美感意識,融合中、西時代風潮的創作企圖。

 

因作品經年捲收受損,北美館收購後隨即於3月著手進行修復計畫。修復主要的重點為:

  1. 顏料層剝落欠失的部分,採用同性質的膠彩顏料作復原修復,以期儘可能回復作品原貌。
  2. 畫作四周的日本綾料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討論,挑選出符合畫面繪畫母題的雅緻花色布料,以追求整體裝裱符合時代氛圍及最佳視覺效果。
  3. 底板運用日本傳統6層底紙的裱拓方式,確保作品平整,以0.5cm壓克力板面板,及0.5cm中空導流背板,讓畫作得以長期保存而不易變形,種種超高規格的裱裝方式,則是北美館首次嘗試使用。

 

最後,為了忠實呈現本次維修過程,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組將首次規劃製作「手風琴」的記錄影片,除了作為詳實的維修紀錄,並可做為後續研究的參考。經過半年時間的修復,陳進「手風琴」終於以全新的面貌跟大家見面,這幅曾被視為散佚的作品,重回它原有的藝術地位。

 

作品資料

手風琴 (1935)
陳進(1907-1998)
180 x 170 cm, 膠彩、絹

第九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入選